重庆日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下的森林生态系统

04.11.2015  13:08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葱坪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锦屏峰

      自然保护地是我市陆地生态系统的精华,在保护我市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在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重大进展。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52处、森林公园87个、湿地公园23个。三大形态互为补充,构成了自然保护的有机系统。 
      1、三大形态 
      搭建有机保护体系 
      10月10日,在2015中国森林旅游节上,“中国森林氧吧”评选结果出炉。在全国首批37个“中国森林氧吧”中,重庆占得5席。 
      此次代表重庆跻身“中国森林氧吧”的分别是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平县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江津区四面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南川区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和武隆县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市林业局局长吴亚称,“虽然重庆的森林面积在全国来说并不算大,但由于各具特色,综合评分都很高。” 
      据了解,本次“中国森林氧吧”的评选邀请了植物、生态、景观、旅游等各方面专家,重点考察了参评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空气清新度、自然景观优势等多项指标,可谓是一项综合考核。 
      在相关专家看来,重庆能有多地入选,可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子。 
      窥一斑可见全貌。事实上,“中国森林氧吧”的脱颖而出,投射的正是我市自然保护的宏大叙事。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市在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描绘出一抹亮色。 
      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山地、丘陵众多,环境异质性高,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市域内分布有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39种;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无脊椎动物43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7种。 
      如何守护好这些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通过扩大自然保护地规模,构建起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 
      截至2014年底,全市林业系统已建成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到52处,总面积1035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38%。 
      这一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按照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解读,这些自然保护区里,有效保护着全市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90%以上的陆地生态类型,还有8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而除了自然保护区,我市还建立了87处森林公园、23个湿地公园。这三大形态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保护体系。“这些自然保护地是我市陆地生态系统的精华,在保护我市自然资源及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该负责人表示。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

     
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崖柏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黑天鹅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楠木

      2、尊重生命 
      绿色家园生生不息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地,为我市原始植被、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重要自然遗迹构筑了繁衍生息的家园。多样的生命因此得到足够的保护和尊重,整个人类家园也因此生生不息。 
      巍峨的金佛山雄浑壮丽,在这座“绿色家园”的深处,藏着一种被誉为“植物国宝”的宝贝——银杉。 
      1957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在莫斯科世界植物学年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西部南部松科新属—银杉属》,银杉的发现和存在立即轰动世界植物学界。这篇论文的基础,正是基于杨衔晋教授于1938年在金佛山采集的标本。金佛山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最早发现银杉之地。 
      大自然的馈赠,让银杉树在历经数万年风霜后,在金佛山繁衍生息下来。而一代又一代林业人,则为了它的生长,尽心竭力。 
      据介绍,为保护类似银杉这样的濒危动植物,我市建立起以银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并对现有银杉进行了编号保护。 
      就在数月前,第二批人工繁育银杉在金佛山顺利实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已有70株人工繁育的银杉进入稳定生长期。目前,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银杉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银杉的故事,还在金佛山继续。就如同我市自然保护的步伐。 
      比如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中国林科院、重庆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的崖柏繁育,培育出实生苗、扦插苗共计20余万株,攻克了崖柏人工繁育难关,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2015年春,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迈出全国首例崖柏野外回归的步子,截至目前,共计野外回归两年生崖柏苗12万余株,且长势良好……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在我市的各大自然保护地,黑叶猴、林麝、黑熊、红豆杉、银杉、崖柏等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个体数量,都得到了恢复和增长。 
      3、三条红线 
      坚定维护生态安全 
      要实现科学有效的保护,守住底线是关键。 
      据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林地、森林、湿地等也面临着与耕地保护一样的巨大压力。但我市却按照“五个决不能”底线要求,科学划定了全市林地及森林、湿地、物种3条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出严格的生态红线保护管理办法。 
      2013年12月底,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重庆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为划定全市林业生态保护三条红线拉开了序幕。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市林地面积将不得低于6300万亩,森林面积不低于56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5%以上;湿地面积不少于310万亩,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物种红线将严格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确保陆地典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主要栖息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 
      在吴亚看来,“三条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基本勾勒出未来重庆林业生态建设的方向和蓝图,我市也正按照“三条红线”要求,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比照“红线”要求,自然保护区和湿地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国家和市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确定为禁止开发区,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比如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及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恢复区内开展任何形式的开展建设活动;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内旅游活动的监管,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不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功能。 
      针对这些要求,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设立调整撤销等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规范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程序和规范,强化了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程序。通过推进“一区一法”,制定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通告》和《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有效加强了保护区法治化建设。 
      “我市自然保护事业已经走过了抢救性建立、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5年,我市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为主线,以防止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建成类型丰富、管理科学、依法管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构建与重庆市保护目标相一致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切实保护好我市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

      链接: http://www.cqrb.cn/html/cqrb/2015-11/04/007/content_11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