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建议 加快编制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发展规划

29.01.2016  09:12

  何平 记者 郑宇 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生态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推进以“万开云”等板块为重点的沿江特色经济带、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对此,市人大代表、武隆县委书记何平建议,尽快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推进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作机制,加快编制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发展规划。

  渝东南板块点上开发缺乏有力带动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依托‘万开云’等板块为重点,发展沿江特色经济带,已经进入实质规划阶段,与之相比,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还处在意向阶段。”何平说,渝东南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重,在面上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点上开发。目前,渝东南板块点上开发尚缺乏有力带动,加快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对渝东南地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何平认为,加快打造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有三大意义。一是可以推进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面上保护与点上开发,为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资本、资金和产业优势提供遵循、搭建平台;二是回应渝东南各区县需求,突出解决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市场相对分割、资源“散、小、弱、同”等瓶颈问题,通过区域协作,让渝东南各区县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同质化发展到差异互补,从“星星点灯”“珍珠散落”到“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形成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增强区域核心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引领带动武陵山区周边片区协同发展。

  加快市级层面制度设计

  何平呼吁,尽快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推进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作机制,加快编制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发展规划,加大点上开发的支持力度。

  他建议,从四个层面进行规划引导。首先是突出体制机制构建,加快建立市级层面统筹推进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工作机制,推动完善联席会议等协商制度,对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进行总体布局、系统开发、整体打造。

  其次,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完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如交通方面以重庆主城经仙女山至黔江高速公路、重庆主城至黔江段高铁和黔江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等为重点,打造渝东南互联互通快速通道。

  同时,突出生态产业协作发展。立足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区域特色优势性产业,加大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扶持倾斜力度,创新“一个品牌、多个基地”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此外,突出政策引导和倾斜扶持。完善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适时出台支持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优惠支持政策,扶持渝东南地区产业快速发展、设施加快完善。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一块短板,必须提速渝东南板块的发展。全市一盘棋,就要补上渝东南这块短板。”何平呼吁,加快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迫在眉睫。(记者 何清平)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