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寻梦 重庆妹儿决定教聋哑孩子跳舞

04.09.2015  09:37

    ◀在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唯一的排练室内,王玲子(右二)正在纠正演员们的舞蹈动作

    这个重庆妹儿在北京全心投入到聋哑孩子的舞蹈教育中,并对家乡念念不忘

    希望有一天能把聋人演员这份纯真的快乐完完整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他们,继续鼓励他们。

    重庆晨报记者 黄德强 报道

    大学毕业时原本有很多机会摆在王玲子的面前,去学校当舞蹈老师、去专业团体当舞蹈演员、进传媒公司做策划……但最终王玲子都放弃了,而是选择成为一个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编导。随着她用心帮自己的团员编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舞蹈,获得各种殊荣的时候,王玲子身边的朋友渐渐开始懂得了她所追寻的梦。

    北京寻梦 她被“心灵呼唤”触动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正好在北京参加一次学习的王玲子,被同学推荐给了正缺舞蹈老师的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一开始王玲子只是抱着去看一看的想法,据王玲子回忆:“第一次与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接触是在一次演出之前,我们约好在演出场馆的停车场见面。演员巴士驶来,崔莹团长第一个下车,与我打招呼后,向我介绍身后排着队伍走来的聋人舞蹈演员,那是我第一次与这群特殊的孩子见面。他们好奇地看着我,从我身边走过,我顿时被这样单纯的眼神所吸引。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团体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舞蹈编导去帮他们。”于是王玲子就决定留下来试试。

     初执特教 她用两年和孩子们磨合

    初入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和聋人孩子们一起住在集体宿舍里,孩子们对王玲子又热情又好奇。一开始王玲子还不会手语,团员们就主动过来教她。刚开始用笔写,用手机打字交流,后来慢慢地王玲子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手语。孩子们也是一有空便找王玲子交谈。

    王玲子说,这群聋人孩子平均年龄不到19岁,相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较差,给他们编舞排舞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初到艺术团的两年,给聋人演员编舞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

     首个作品 她让聋哑孩子倾情演绎

    一次,艺术团所在的地区文化馆帮助艺术团报名参加了第七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接到通知时只剩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王玲子上网了解到,这是一个历来由健全选手参加的大赛,艺术团因此成了唯一一支残疾人代表队。

    王玲子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编排一个专门属于聋人,并能通过舞蹈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心声的舞蹈作品。

    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排练时间里,直到最后一天的下午才把全部的动作教完。王玲子告诉孩子们:“你们所有想说的话,所有想表达的情感都放在你们的动作里面。这是只属于你们自己的舞蹈!”孩子们听后特别兴奋,一直练习到晚上12点。

    比赛现场,聋人演员演绎的《怒放的生命》被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量,观众和评委被他们深深地震撼了。王玲子说,当她和聋人演员一起谢幕时,她看到观众席上齐刷刷地竖起高举的大拇指,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眼泪也止不住滑落了下来。

    最终,她为孩子们编排的舞蹈《怒放的生命》,获得了第七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银奖及特别大奖!

     寻梦多年 她难忘家乡特有的味道

    五年的摸索磨合让王玲子确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聋人演员是全依赖肢体说话表达情感的特殊群体,那么一定要在舞台上把他们最坚强最乐观的一面展现出来。这份快乐可以感染千万人,帮助他们拥有充实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王玲子一直在寻找的梦。

    如今已在北京寻梦五年,王玲子也算是事业有成,不过乡情却一直萦绕着这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妹子。王玲子家住大溪沟,离嘉陵江很近,她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江边玩耍的场景。此外,重庆的味道也早已成为了王玲子的一种习惯,她甚至将自己的这种习惯也传递给了她的演员们。“一开始是团里的几个重庆人和四川人喜欢聚在一起吃火锅,后来湖南的、贵州的,现在甚至连北方的都加入进来,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喊我给他们煮火锅。”王玲子说。

     人物简介

    王玲子:重庆人,26岁,曾就读于重庆艺术学校,后毕业于江南大学舞蹈编导专业。现担任北京心灵呼唤残疾人艺术团舞蹈编导、宣传总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