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法院:小法庭护航大民生

14.01.2015  14:25
  2014年12月5日一大早,北碚法院静观法庭宋帅武法官的办公室里,颤颤巍巍地走进来一位老人卢巧花(化名),手里拿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锦旗,激动地送到宋法官的手中。

  卢巧花今年84岁。1985年1月16日,原告卢巧花的三个儿子背着卢巧花夫妻,在村里几位亲属的参与下签署了《房屋家产、家具分居(割)与赡养父母协议》,该协议对卢巧花夫妻的房屋进行了分割,但是该协议没有原告卢巧花夫妻的签字,也没有得到其追认。

  2011年该房屋被征地拆迁,由其两个儿子和孙子(其父过世)领取了房屋拆迁款,卢巧花催讨未果,起诉来到北碚法院要求返还其应得的房屋拆迁款。

  10月5日,静观法庭立案后,承办法官宋帅武认为案件本身不复杂,但是当下类似案件较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决定到当地进行巡回审判。

  10月15日,宋帅武带上国徽,整理好卷宗和相关材料,和书记员、法警驱车30多分钟来到复兴镇,在当事人家门前的院坝布置巡回审判法庭。院坝里站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

  庭审中,法官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查明事实后依法作出支持原告卢巧花的诉讼请求的判决,并当庭宣判。

  卢巧花的三个儿子均表示服判,第二天将房屋拆迁款交至法庭,法官将征地拆迁款送至卢巧花的家中,并与卢巧花及其子孙一起来到当地的银行开户,将拆迁补偿款存入老人的账户上。

  “看了院坝里的审判,我们深受教育,回去以后要遵守法律,善待老人。”前来旁观的村民说。

  “北碚区复兴镇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范围,随着两江新区建设的高速推进,这几年的征地拆迁纠纷较多,类似案件普遍多发,开展巡回审判,能够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静观法庭庭长马竑智说。

  据介绍,静观法庭和柳荫法庭服务六个镇,有近20万农村居民。近年来,两个法庭受理的离婚、赡养、征地拆迁案件比较多,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多为妇女、老人,属社会弱势群体。同时,这些案件在农村地区往往具有普遍意义,是难得的普法教材。办案人员坚持把法庭搬到当地去,现场解决纠纷,上门调解、上门普法、上门审判。对一些当事人因生病确实不能到庭参加诉讼的案件,则实行就地开庭,不仅妥善解决了矛盾纠纷,也教育了周围群众。

  近年来,北碚法院以2个派出法庭为中心,把便民诉讼、巡回审判作为工作重点,将民生贯穿到整个审判工作中,推出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着力打造民生法庭。

  据悉,北碚法院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纵向建立起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便民诉讼站为主干,便民联系点为支撑,便民联络员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横向辐射社区、特殊团体、纠纷易发系统与行业的扇形工作面,在乡镇、村社共建立2个便民诉讼站、13个便民联系点,聘请228名便民联络员,织就了一张细密的“便民诉讼网络”,尽可能地让当事人“少花冤枉钱、少跑冤枉腿”。

  2014年以来,2个法庭巡回办案162次,培训联络员、调解员228人(次),审理各类案件2211件。

  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对涉及农村老、弱、病、残或有其他正当理由的群众,法院实行上门立案或者预约立案;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因为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村民,及时为他们办理诉讼费的减、缓、免手续,保证确有困难的农村群众打得起官司。据统计,2014年北碚法院依法为603件案件中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同时提供司法救助资金18.4万元。

  同时,北碚法院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深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进行调研,提前研判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并对纠纷化解提出对策建议,为新农村创造了和谐的邻里环境,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截至目前,该院派驻法官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260余人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29起。 来源:北碚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