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培训欠缺,优质资源匮乏,如何发力——信息化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

26.09.2016  13:36

      “我们农村学校也有了标准化微机室、班班通设备,每个教室都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新建的投影教室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近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东黄村小学校长乔新华兴奋地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教育信息化建设调研组的专家组成员介绍。
      随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瓶颈?如何更好地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日,中国教育新闻网随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河南、四川等地开展“在扶贫攻坚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
      教育信息化步入新常态
      东黄村小学只是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一个缩影。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数据显示,“宽带网络校校通”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全国超过2/3的义务教育学校已接入互联网,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教室达225万间,占教室总数的近6成;“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部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的“三到位”;“网络学习人人通”,师生空间开通数量2014年已有3600万个。同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此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机制不断创新。
      “中国教育步入新常态,信息化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动力源,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催生新的教育模式实现转型,实现真正有质量、公平与包容的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这一新的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说。
      经费投入仍是短板
      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中仅含信息技术费100元,按50万名中小学生和800所学校测算,平均每所学校每年信息技术费仅为6.25万元,仅够设备简单维护备用,根本无法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河南省焦作市副市长乔学达说,“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所需资金仅靠政府财政很难满足。” 乔学达建议加大中央财政对教育信息化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构建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在经费方面,成都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屠火明也提及:推进信息化,网络是保证。可是,学校网络与商业用网费用上没有区别,很多学校承担不起。他建议加大财政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投入。
      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李卫红建议,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对乡村学校硬件建设,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幅提高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信息化生均拨款标准,建立通过信息化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政府为主的资源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与建设”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师资培训任重道远
      “如果说我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能参加一些教育信息化业务方面的培训。”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王屯乡周流中心小学计算机老师赵小兴表示。
      “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乔新华说,目前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缺乏专职、专业教师,老师也缺乏后期的专业培训。随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种类、数量急剧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越来越重,很难再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但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评审条件规定,参评教师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学科教学任务。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很难符合这一评审条件,导致他们纷纷转岗,许多学校出现人员空白,严重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建议,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开发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教材,举办教师信息化教育研修班,建立教学支持平台等,以线上与线下、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跨越“数字鸿沟”。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如果说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是“路”,那么网络上的优质资源就是“车”。要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就离不开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配套建设。
      “目前,我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既直观、又实用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乔学达说。
      在李卫红看来,跨界协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有助于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虚实结合、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城乡教育命运共同体。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备课”“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整体提升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教育信息化不单是远程教育,更应该把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放到战略地位上来。”李卫红说,要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与数字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作者张春铭,系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