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共建、共享、共赢”推进“互联网+教育”

19.08.2015  22:42

 

一是共建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结合全区“六云计划”,引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欧鹏教育集团等,打造云教育产业园。投入7000余万元完成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校园电视台等信息化硬件建设;与电信、移动深度合作共建网络,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带宽增至1000m,实现村点校全覆盖;建成“班班通”1971套,全区每百生计算机14.1台;11所“白云计划”学校配备了移动“一对一”教室设备550台;全区学校教育oa办公系统和财务、学籍、视频会议等远程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二是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创新开展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改革,在9所学校建设录播教室11间,结合“名师”培养和“名校”建设,打造区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城区学校设置5个“专递课堂”直播点,为50所农村学校提供优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资源。设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在内的三大数据库,打造教师、学生、办公、校务等管理系统,为考核评价以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多方共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在全区开展教育云课堂试点,“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开展了创新学习的方式研究。鱼洞二小“智慧校园”多校区集团化数字智能管理模式、清华中学“快乐化学”在线教学应用系统等通过区级远程互动平台,开展区域远程授课、培训和教研,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实时视频互动。2015年5月,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应用展中,清华小学在巴南、青岛同步直播两节远程在线互动云课堂,与会官员、教师及观众与巴南区教师、学生通过在线视频与手机客户端实现实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