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创新督导机制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2.05.2015  18:49

 

第一,优化督导内容,凸显“三个结合”。

(一)素质教育督导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 在保持国家、重庆市素质教育督导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结合各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大、内部管理体系不够科学、校本课程体系不够健全、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不够强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与此同时,根据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异实际,积极实施学校分类督导定等,将被督导单位划分为9个类别,分类、按比例确定督导等级,素质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切实增强。

(二)素质教育督导与落实教育重点相结合。 在坚持素质教育督导根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为确保教育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将特色学校打造、卓越课堂建设、片区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等区域重点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督导主要指标进行重点督导,杜绝“胡子眉毛一把抓”“面面俱到、事事不落实”,素质教育督导的实效性切实增强。

(三)素质教育督导与贯彻国家要求相结合。 近年来,国家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主题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为充分体现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教育督导工作积极跟进,及时将“三个标准”的有关内容充实到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和标准之中,并重点对学校“规划”制定情况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情况进行督导,素质教育督导的时代性切实增强。

第二,创新督导方式,突出“四个并重”。

(一)坚持“外力推动和自我发动”并重。 在制定全区统一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并要求达到基础要求的同时,还积极创新督导机制,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督导项目、自主设定督导指标,并基于学校“自主定标”项目开展需求型教育督导,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和自主发展。

(二)坚持“核实资料和关注常态”并重。 坚持“查看资料”,并采取校长访谈、教学观查、问卷调查、学业监测、数据统计、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等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方式,观察体验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常态,发现学校的亮点和特色、问题和不足,准确为学校发展把脉。

(三)坚持“定量评价和诊断提高”并重。 在素质教育督导结束后,不仅对学校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定量评价,还认真撰写全区教育督导总体报告、推介部分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亮点与经验,尤其是对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下达“督导意见书”,并力求做到“成绩说足、不夸大,问题找准、不回避,措施具体、不空泛”,指导学校在督导中成长,在整改中提高。

(四)坚持“短期管用和长效引领”并重。 区教委、区委教育工委不仅将督导结果作为确定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优秀”等级比例和分配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年度考核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区教育督导室还根据督导结果,每年对问题突出的片区和中小学开展跟踪“回访式”督导;区教委还将教育督导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作为制定教育发展举措的重要参考,并将问题解决有机融入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之中。

第三,强化精细管理,突破“三个难点”。

(一)多方研讨论证,突破顶层设计难点。 按照“两上两下”的工作办法,先后召开5次研讨会,收集梳理基层学校10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以“学生素质提升”为核心,以“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师德与师能”“教育装备管理与使用”“自主选项与自主定标”等5大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得到了基层学校的充分认可。

(二)厘清工作思路,突破自主定标难点。 制定学校“自主定标”督导规范,精心谋划、科学确定 “学校自主定标”四项基本要求,保持定力、优化提供 “学校自主定标”八大选择范围,立足服务、帮助找准 “学校自主定标”四个工作视角,提升认识、努力克服 “学校自主定标”四类工作误区,规范有效、着力确保 “学校自主定标”五大工作程序,全区114所中小学在内部管理、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成长等27个方面自主选定了督导项目、设立了督导指标,形成了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既扩大了学校自主多样发展空间,更有效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

(三)强化流程管理,突破教学观查难点。 紧紧围绕“教师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高效课堂行动计划”工作核心,科学确立包括“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效性”等10个观查重点,精心制定包括“各学科教学评估和适用于各门学科教学评估”等2类观查标准,遴选组建包括“教学研究人员、名师名校长、专兼职督学、学科中心教研组人员”等4类专业督学队伍,周密设计包括“随机抽签、推门听课、意见反馈”等4个工作程序,初步形成了“三步六环”的教学观查基本样式,切实增强了课堂教学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