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 更好释放区县发展活力

11.05.2016  05:01

市财政局局长封毅:
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 更好释放区县发展活力



  区县政府能否拥有更多财力自主权?如何实现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财力支持?近日,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和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压缩专项、增加一般、科学分配资金等作出明确规定。记者5月9日就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采访了市财政局局长封毅。
  区县每支出1元,就有5至6角来自转移支付
  简单地说,转移支付就是市对区县的财力补贴。2015年,市对区县转移支付规模达到1264亿元,是1997年36亿元的35倍,年均增长21.9%,支撑了区县50%的支出,对贫困区县的支撑度达到了60%以上。也就是说,区县每支出1元,就有5至6角钱来自转移支付。
  直辖以来,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制度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间均衡度、保障重大民生政策落实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为激励约束不足、要素引导不足、财力均衡不足等,未能充分激发区县的发展潜力,更好释放出区县发展活力。
  封毅表示,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改革。为顺利推进改革,3月22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后提出,要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为改革定了调。此次《意见》出台,既是我市理财思路的重大改革,也是利益分配的优化构建。
  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实际上是简政放权
  完善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实际上是为区县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专项转移支付意味着给钱,但要求区县政府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毋庸置疑,专项转移支付在支持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促进基础设施、农林水利、节能环保等事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长期发展,市级专项转移支付一定程度上存在“小、散、乱”现象,产生了审批复杂、多头申报、套取补助、整合困难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为此,《意见》明确,力争在2017年年底前压缩30%以上专项。届时,那些因政策到期、政策调整、绩效低下等已无必要继续实施的项目将一律被取消;那些目标、投向、管理等属性相近的项目将被整合归并。
  “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实为简政放权的‘削权革命’。”封毅表示。2015年,市对区县专项225项,其中市级专项135项,按2年压缩30%目标计,需压减40项。
  为确保专项总数只减不增,《意见》还明确,新设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必须依法依规,严格程序,最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批准设立。新设专项不得与财政收支规模、增幅或生产总值等指标挂钩。
  一般性转移支付改革,让区县花钱更自由
  封毅表示,压专项、清配套,是给区县政府松绑;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则让区县政府“有更多的钱办更多想办的事”。
  《意见》明确提出,确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主体地位,到2017年底,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要提高到60%以上。
  从近年来公布的预算来看,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占比已有所提高,到2015年,已达到52%。如果再把目标提高到60%,约100亿元左右将由专项转移支付调为一般性转移支付。
  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的背后,更大的原则在于对市级和区县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厘清。该区县花的钱,区县以后可以更自由地花。但不该区县花的钱,市级将直接履行相应支出责任。
  总量在增加,下达速度也不能拖后腿。《意见》明确,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除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外,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要提高到90%以上。
  “功能引导”的分钱模式,助推功能区域差异发展
  此次一般性转移支付改革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以“功能引导”为依据的分钱模式。也就是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建立一套“保基本、重均衡、强引导”融合发展的转移支付测算体系,通过激励约束,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从而促进五大功能区域联动发展、差异发展。
  《意见》提出,将生态功能、产业集聚、老少边穷等转移支付,全部用于引导区域差异发展。如逐步将产业结构、税收贡献、产出效率等经济指标纳入测算,以此激励区县产业结构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将限制(禁止)开发面积、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率、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保指标纳入测算,以此激励区县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将人口转移、贫困发生率、城镇化率变动等社会发展指标纳入测算,以此激励区县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共享发展等。
  如何保障区县教育、文化、养老、医疗、就业、公共安全、基层运转等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封毅表示,市级财政一方面通过细化标准收入指标,主要选取生产总值、行业增加值、分税种收入和各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转移支付等财经指标测算,力求准确评价区县真实财力;另一方面,通过扩展标准支出指标,梳理中央和市级出台的民生政策,量化教育、文化、养老、医疗、就业、公共安全、基层运转等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分区县、分项目核定标准支出,全面衡量区县保障需求;此外,还将根据财力实际,按比例对区县标准收支缺口予以补助。
  据测算,实施转移支付改革后区县间人均财力的差异度将降至0.25左右,区域间人均财力的差异度降至0.15左右。差异度主要用于评价财力均衡度,数值越小,表明区域间财力越均衡。目前,我市区县间人均财力的差异度为0.27,五大功能区域人均财力的差异度为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