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司法局扮演好“四个角色”助力依法治区

08.09.2015  12:1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和职责。永川区司法局立足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主动性、创造性,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扮演好参谋者、护航者、维护者、践行者“四个角色”助力依法治区。

   一、经济发展的参谋者

  紧紧围绕服务“园区”“城区”发展中心工作,启动“零距离”服务模式。一方面,拓展法律服务辐射面,在园区创建“园区调解室”、“园区法律工作室”、“园区法律援助联系点”,为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包含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纠纷调解等在内的“打包”服务;另一方面,提供“点对点”服务,成立法律服务专家组,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与企业负责人交流、征询企业情况,了解企业需求,针对当前经营状况、存在的困难及潜在的法律风险,提供实用的防范风险方案,办理相关法律事务。

  全力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启动“法律诊所”专家挂诊。去年来,在中山路司法所、何埂司法所试点的“法律诊所”,邀请法学专家“望、闻、问、切”展开法律诊断,解决农民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方面遇到的疑难杂症。

   二、“平安永川”的护航者

  拉紧矛盾纠纷防护线。注重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加强医患纠纷、道路交通、物业管理、旅游消费等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升全区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调处能力。参与全区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在重大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

  筑牢重新犯罪防护墙。筑牢管控“执法墙”,定期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重点检查有无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有无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群体性事件、有无脱管漏管等情况存在,及时掌握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动态。筑牢人文“关怀墙”,发挥“矫正中心”平台作用,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采取集中咨询教育和个性化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特殊人群的心理困惑。筑牢思想“警示墙”,成立了“重点人员学习班”,对不遵守矫正规定、不服从管理的社区服刑人员,采取开班方式进行集中教育,通过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重新犯罪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三、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实施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打造3D立体服务。在巩固“区法律援助中心—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点”纵向三级法律援助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拓展横向服务,在工业园区、看守所、武装部、法院、妇联、残联等设立法律援助点,派专业律师在信访办、看守所、法院、行政服务中心轮流值班,提供专项援助服务,建立起法律援助“网格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组建法律援助讲师团,巡回全区23个镇街宣讲法律援助利民惠民政策、讲解法律小常识、提供法律咨询,丰富“网格化”服务体系内容,打造3D立体服务。

  延伸公证、律师服务触角,真情关注弱势群体。为残疾人、老年人、出行困难人群公证服务提供便利,开展“三优”服务:设立“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服务;主动上门,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减免公证服务收费,提供“优惠”服务。充分发挥律协支部党员的示范作用,引导全区律师开展“庆七一走基层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主题实践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参与 “三八妇女节”、“三月法治宣传月”等各类义务咨询、志愿服务200余人次,为弱势群体维权。

   四、“法治永川”的践行者

  切实履行法律顾问职责,助力政府依法行政。各司法所、法律服务工作站积极协助镇(街)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在政府的依法决策中,充分发挥智囊团、顾问团作用,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保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服务。

  量身定制普法套餐,助推全民普法守法。建立区法治教育中心、镇街(部门、行业)、村(社区)、大院(小区、单位)四级网点296个网格,网点设置信息采集员和宣传联络员,逐级收集反馈法治宣传教育需求信息,然后由区法治教育中心在资源库中调配相应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自主点餐、照单配餐、按需送餐”三个环节,打造“法治宣传餐套工程”,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努力助推实现全民普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