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多措并举疏解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矛盾

26.09.2018  20:05

近年来,南川区通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配套建设城区学校、扩充城区及中心镇学位、办好乡村薄弱学校、严格就近入学政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举措,有力化解“乡村弱”和“城镇挤”两大困境,让城乡每一位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第一,优化校点布局,扩充学位总量。一是 根据城市总规、现有人口和未来人口预测等,按照服务半径,调整完善南川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中小学幼儿园规划用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规划管理、土地供应、建设管理、移交及后期监督管理进行全面规范。 二是 通过平台融资、社会捐资、向上争取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11.5亿元,在人口密集城区和中心集镇,完成新建公办学校3所,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办学1所,迁建2所学校,改扩建7所学校,新增校舍21.6万平米,新增学位15000个,有效缓解城区及中心镇学位紧缺问题。  

第二,建好薄弱学校,补齐办学短板。一是 科学测定统计小规模村小和教学点,保留12个村小和7个教学点继续办学,留存部分村校(教学点)校舍,以备恢复办学(办园),保障边远山区适龄儿童“上好学”。 二是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全面改善36所寄宿制学校、12个村小和7个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实施维修项目180个,新增体育场地11.4万平米,配备标准化“六大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405间,校校实现装备配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三是 完成22所农村学校615套教师周转房和30余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标准化建设36所学校食堂,配备直饮机359部,卫生厕所全覆盖,有效改善1.9万名农村师生学习生活条件。  

第三,严格就近入学,保障教育公平。一是 按照人口分布合理划分学校招生范围,按照国家生均标准下达学校招生计划,小学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小升初”实行志愿填报与电脑派位相结合的方式,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二是 实施大班额消除计划,建立大班额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严格转学程序和班额控制,加强中小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控增量、消存量,逐步消除大班额。 三是 统筹解决500名城市拆迁、招商引资高层次人才、军属子女等重点人群入学问题,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户子女入学4000余人,入学率100%。  

第四,优化师资结构,破解岗位难题。一是 常态化实施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规范教师交流的标准、程序、考核、奖励等,通过学区交流、校际交流、点对点交流等方式,交流干部教师766名,校长教师交流比例达14.7%和22.5%,有效缓解乡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岗位结构矛盾。 二是 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评聘中高级教师714人中,乡村教师443人,占比达62%。 三是 建立完善城乡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为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366名,占新招聘教师总数74.1%,其中音体美教师60名,每学年选派26名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城乡学校生师比、学历提高、岗位结构达标学校均达100%。  

第五,促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质量。一是 促进城乡资源融合。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融合型、引领型、联盟型等3大教育集团,2所重点高完中与城郊初中深入融合,36所城乡学校结成“一对一互助共进”帮扶对子,以强带弱、以城带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0所薄弱学校全面提升,2所高中教育质量取得历史突破。 二是 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与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特聘全国知名专家12名定期深入指导,以课堂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课题为引导,深入实施“深度学习”“基于标准的教学”“校本课程标准化”等项目,纵深推进课程改革。城乡学校获批市级创新基地和精品课程14个、获国家级市级课题立项19个、校本课程在全国获奖11门,课题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2个,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