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夯基础强特色稳步推进学校体育优质发展

14.01.2015  19:00

 

多年来,南岸区坚持“以优质体育换优质健康”的工作思路,谨遵“幸福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把创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丰富幸福教育内涵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

一是夯实硬件建设基础。 始终把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标准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优势发展的重要内容。从2007年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到2011年全区中小学实现了塑胶运动全覆盖。按照“两个满足”(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求、满足学校体育特色发展需求)的原则,每年安排近1000万元经费用于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更新添置和运动场地翻新改善。目前,全区已建成室内体育(训练)场馆11个,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5个,游泳池2个,学生生均运动场地面积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县标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标准化配备率达100%。

二是夯实师资队伍基础。 2011年,区政府安排100名编制专项用于体育和艺术教师的招聘,其中体育教师编制36个,基本配齐了体育教师。近几年来,每年还安排不低于15名的编制用于体育教师的公招和优选。2013年,将体育教师的优选范围从“985”“211”高校应届毕业生扩大到专业体育院校和省级专业运动队,为南岸区的特色体育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同时,通过全员培训、专题研修、校本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期培训,加速培养一批体育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按照“三年一次全面基本功、隔年一次专项基本功”的模式开展全员参与的教师基本功培训和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组队参加重庆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团体一等奖。

三是夯实制度建设基础。 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南岸加强了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南岸区体育教学课堂常规制度》《南岸区学校体育年报告公示制度》《南岸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复核工作制度》《南岸区体育课程公示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2014年,聘请28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特邀监督员,对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专项工作督查。

四是坚守体育课堂阵地。 认真落实《重庆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召开区级现场推进会,各校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高中体育教学课改,采用分班制、走班制、男女分班制等教学形式进行有效教学。严格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所有中招体考项目的电子化考试,第一时间将考试成绩发放到校进行公示,确保了考试成绩的真实和公平。

五是坚守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阵地。 2014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各校分别制定适合晴天和雨天的两套活动方案的新要求,全区做到时间统一、结构统一、标准统一、各具特色,并将全区大课间体育活动竞赛评比纳入全区竞赛计划,确保学生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

六是抓好特色体育竞赛活动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具有南岸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竞赛体系。全年开展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足球、篮球、高中校园足球联赛、健美操、跳绳和踢毽等十项区级传统性体育比赛。各校每年开展了不少于两次的校级体育运动会,学生参赛率均在90%以上。各校参赛和组织比赛的情况被纳入学校年度考核。通过体教结合、资源引进、项目规划等多种形式指导和促进学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七是抓好“一校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建设。 结合“2+2”项目的开展,出台《南岸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特色发展的意见》,建立南岸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申报评估制度。各校按区教委统一部署,明确规定每周必须安排一节体育课用于特色体育项目的教学,大力推进特色体育项目“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活动、进大课间、进体育比赛”“五进”活动。区教委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余万元用于各校体育特色项目打造,开展区级体育特色学校评选。

八是抓好校园足球和校园啦啦操运动。 为进一步推动足球运动的开展,南岸区建成校园足球和啦啦操运动试点学校21所,区教委安排专项经费和人员编制予以充分保障。建立小学中学衔接的基地培养制度,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渠道畅通的良好发展局面。积极引进社会和专业资源,通过共建联建、人才引进等方式吸引中超球队进入南岸区。广泛开展专业教练进校园、专业机构进校园、专业活动进校园等工作,不断补短板、扬优势、寻助力。同时,全区将在足球项目上取得的成功经验辐射到其余体育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区学校体育的优质发展。为推动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区教委明确要求啦啦操进入大课间活动和校运动队建设。开展了校园啦啦操“送培到基层”活动、校园啦啦操比赛等,实现了师资培训全覆盖,全面启动了校园啦啦操运动。辅仁中学、南坪中学等一批优秀学校纷纷在国家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校园啦啦操运动已在南岸区落地生根开花,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