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深入推进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15.11.2017  02:55

   

万州区教育系统立足实际情况,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重点,以“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深度贫困乡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第一,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做到一个不漏。一是 精准锁定对象。通过发放明白卡、召开家长会、借助媒体渠道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让贫困家庭全面了解学生资助政策。开展入户摸排“两调查”和建卡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大数据信息“三比对”,精准摸排,精准比对,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 二是 全面落实资助。对接贫困家庭信息,核查贫困家庭学生人数及贫困程度,全面落实大、中、小、幼各学段免学费、生活费补助等政策。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确保资金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 三是 强化资助管理。完善资助信息公开制度、资助动态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资助政策的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防止挪用、侵占学生资助资金,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透明。   

第二,全面保障适龄学生入学,做到一个不少。一是 完善控辍保学机制。建立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明确教育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乡镇主体责任、学校教育责任和家庭监护人法定责任。依托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落实深度贫困乡镇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配合相关单位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 二是 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障儿童,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动员轻度残障适龄儿童就近随班就读,督促中度残障适龄儿童入读区特教中心,落实重度残障适龄儿童送教上门。 三是 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以深度贫困乡镇中小学校为阵地,家校联动、多方发力、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切实构建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开展关爱和帮扶。镇辖区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个性化学习指导,加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教育。 四是 关注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读政策。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坚持同城待遇,切实保障深度贫困乡镇随迁子女入学。   

第三,合力强化 职业教育培训,做到人手一技。 一是 发挥中职教育扶贫效能。指导初中毕业学生升学志愿填报,落实好3年中职免学费教育等政策。鼓励中职学校对深度贫困乡镇建卡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困难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实现脱贫举措与中职教育精准对接。 二是 统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协调区人力社保局、区扶贫办、区农委、区移民局等区级职能部门,对“两后生”分类分批次开展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 三是 建立职业培训阵地。依托社区教育学院,对接深度贫困乡镇党委、政府,建立深度贫困乡镇社区教育学校,逐步探索覆盖村居的社区教育学习点,根据村居群众需求,开展生产、生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满足人民群众的职业技术教育需求。   

第四,加大教育资源倾斜支持,做到优先一步。一是 全力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推进深度贫困乡镇辖区中小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在项目建设、设施设备、资金安排、对口支援等方面全力支持深度贫困乡镇辖区中小学校发展。依托“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提升深度贫困乡镇辖区中小学校信息化终端配置水平,努力缩小校际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差距。 二是 全力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中落实好倾斜政策,畅通乡村教师职务岗位晋升渠道。健全依法履职、分级管理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支持教师支教和招聘计划优先向深度贫困乡镇缺编学校倾斜。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支持国培、市培计划优先向深度贫困乡镇辖区中小学校倾斜。 三是 全力支持结对帮扶发展。优先安排“对口帮扶”“领雁工程”“校校牵手”等项目,鼓励城区优质学校和深度贫困乡镇辖区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合作共建、捆绑发展,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实施校际协作计划,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1—10月重庆市教育脱贫攻坚进展顺利
    一是学生资助精准到人,市级每年投入学生资助资金逾50亿元,惠及学生400万人。二是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和普惠园,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76.人民政府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多举措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