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 像叫出租一样叫“滴滴医生”靠谱吗?

20.10.2015  10:55

  ■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困局有待观察

  ■有人担忧上门诊疗导致看病贵加剧医疗资源紧张

  18日、19日,阿里健康、滴滴出行、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滴滴医生”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

  号称目标为“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这一新诊疗模式,能否颠覆目前在大医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困局?重庆“互联网+医疗”目前做得怎样?重庆医疗界人士对此又怎么看?

  试水

  两天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 最终上门问诊服务40多单

  据统计,两天内四座城市共计2000多人次呼叫医生,最终上门提供问诊服务的有40多单。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呼叫之后没有医生上门问诊,主要源于几种情况:用户与医生的距离超出活动的覆盖范围;用户需要的医生此次活动没有对应的科室;医生在路上需要一段时间,问诊时间也较长,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有限。

  “在上海,医生坐车到一个骨折的病人家用了约30分钟,诊疗用了大约40分钟。此次我们想要尝试的,就是让名医能够非常细致地对患者进行诊疗。”滴滴专车华东市场总监唐意介绍说。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首先是针对目前公立医院看病难、排队长的问题,上门医疗存在巨大需求;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家庭医疗资质的医院,未能填补所有的上门就医需求。”倪剑文说,“滴滴医生”服务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选择的合作医院都是有上门医疗资质的,选择的医生有外科医生也有全科医生。

  作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中国心血管权威专家胡大一表示,非常乐于参加这种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活动。目前,医生资源多数被“”在大医院,医疗资源高度垄断,患者很难找到医生,医生的多点执业也很难落实。“送医上门”活动能够解放医生资源,还方便患者找到专家就诊。

  争议

  赞:“滴滴医生”推动分级诊疗方便医患双方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滴滴医生”的探索叫好。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滴滴医生”的出现,说明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正在深入应用到医疗领域,或许可以改变长期以来“看病难”的问题。

  在胡大一看来,互联网医疗不是通过网络看病,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方便医患双方。他认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目前,传统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患者看病难、医生看病累。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能够方便找到所需的专家,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多点执业。

  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朱思泉认为,“滴滴医生”上门服务其实是一种分级诊疗的理念。互联网是一个手段,是帮助病人进行科学就医、合理就医和分级诊疗的手段,同时也可以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推动医改进行。

  优:上门诊疗会不会加剧资源紧张看病贵

  一些专家提出担心:在医生抽出时间上门服务后,原本就稀缺的医疗资源会否变得更加紧张?

  倪剑文认为,“上门医疗”会否影响到整个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效率,这个问题现在很难得出结论。从效率配置来说,公立医院是满的,民营医院很多时候并不满;大医院满,社区医院不满。医疗效率本身就存在不均衡性。“我们想尝试的是能否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现状。

  此外,在部分专家眼里,“滴滴医生”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持久、壮大仍存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互联网+医疗,对改善就诊流程、体验能有一定作用,但更多的是要通过线下得到服务。

  有专家认为,急救的可以叫120,上门的群体如老年人动不了、残疾人、慢性病,一般不是那么紧急的,这种需要是可以用预约替代的,也不一定需要医生迅速乘车上门,可以护士来打个针、康复指导。考虑到我国医生资源本身就紧张,大医院专家资源更是紧张,病人到诊室就医是最节约、最合理的。此外,上门服务肯定是高价的,现在可以先烧钱、不让病人多花钱,将来怎么办?

  声音

  重庆医生看好“滴滴医生

  对诊疗效果持保留态度

  商报记者 陈瑜

  昨日,重庆市中山医院党办主任汪奕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的方式很不错,方便了患者。但是,对于治疗效果,还是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因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很多时候需要借助现代化的诊疗仪器检查。如果到患者家里去,就会存在没有设备或者设备不足等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因此,可能类似的“滴滴医生”接单上门后,还是需要患者去正规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或治疗。

  重庆市生殖健康学会副秘书长、泌尿男科主治医师刘嘉告诉记者:“滴滴医生有点类似家庭医生,它既能方便患者,又能整合医疗资源,应该是会受到欢迎的。但是我所关注的是,它这种诊疗方式是否和先行的执业医师法有冲突?比如执业地点等等。另外,医生和出租司机不一样,尤其是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们,他们每天的工作量都相当饱和,估计很难抽出时间去接单。如果重庆也开始实行滴滴医生,我愿意去尝试。

  前景

  互联网医疗考验管理智慧

  规范标准应及时出台

  一些专家认为,“滴滴医生”不仅考验政府“”的智慧,还考验“”的智慧。

  邵志清认为,“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实行了互联网+出租,互联网+医疗,接下来必须创新实现更好的互联网+监管,这一点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锋认为,一些“互联网+医疗”的产品和应用数据敏感、隐私度高,在核心系统和核心的基础关键环节可能会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从业者更多关注服务与管理的边界,在强化创新应用的同时,加强应用的安全性。

  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更多专家认为,还需要有一些规范、标准及时出台,比如患者隐私的保护、什么情况不能线上继续诊疗等,防止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链接

  网上医院

  我市今年50家医院入“

  实现报告互认档案共享

  商报记者 陈瑜

  昨日,市卫生信息首席专家温海燕告诉记者,卫生信息网络就像一个云数据中心,我市所有居民的健康信息都储存在云端。市卫计委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余34个区(县)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和1483家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另外,今年内我市还将有50家医院接入这个“”,实现报告互认、医疗档案共享。

  网上挂号

  我市手机APP用户破400万

  预约诊疗每天超4000人次

  商报记者 陈瑜

  目前,市卫计委已初步构建起卫生信息三级网络,手机APP预约挂号,网络选择医生成为可能,网上远程会诊、健康云等技术的应用,让市民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目前我市公共服务手机APP注册用户突破400万、预约诊疗每天4000人次以上、月交易额150万元的公众应用服务量。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