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医疗队员:看孩子笑或哭,为他们诊断病情

18.05.2015  14:04


在地震中受伤的孩子,无法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情,只能通过哭或笑来告诉医生自己的痛苦或欢乐。记者陈维灯摄

  从出现在门急诊处的那一刻起,1岁半的小女孩玛格瑞特就成了所有人的宠儿。

  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可爱的圆脸蛋……在尼泊尔当地时间5月16日9时,天使般的玛格瑞特被表姐奥比芭莎带到了中国政府医疗队帐篷医院的门急诊处。

  在医疗队儿科主治医师吴道奇为玛格瑞特检查时,小女孩一脸天真的笑,还调皮地伸手去抓吴道奇的眼镜。

  天真无邪的孩子,让门急诊处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十分喜欢。只是,玛格瑞特喉咙里不时发出的咳嗽声,让所有人揪心。

  这名可爱的孩子,已经咳嗽两周了。

  “孩子不会说话,但她的反应能反映病情

  地震,将一道长长的裂缝,留在了玛格瑞特家中的墙壁上,贯穿了一楼和二楼。

  持续的余震,让玛格瑞特的家人只能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白天闷热异常,夜晚却是又湿又冷。

  “孩子的抵抗力较弱,长期居住在室外,容易受变化剧烈的天气影响,再加上地震后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孩子就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吴道奇介绍,从外在表现看,发烧、头痛、咳嗽等都是呼吸疾病的直观反映。

  玛格瑞特太小,无法用言语来叙述自己的感受,奥比芭莎也仅仅是位10岁的小女孩,也无法准确向吴道奇介绍玛格瑞特的病情。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通过孩子的体征、反应和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在吴道奇使用听诊器对玛格瑞特的肺部进行检查时,天真的玛格瑞特伸出胖乎乎的双手摸着吴道奇的脸,还试着抓下吴道奇的眼镜,一直开心的“咯咯咯”笑着。

  而在吴道奇用体温计测量玛格瑞特的体温时,小女孩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感。只有在吴道奇检查其咽喉处时,小女孩表现出了痛苦的表情。

  “孩子不会说话,但她对检查的反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她的病情。”通过检查,吴道奇判断玛格瑞特没有发烧、肺部也没有发生感染,但扁桃体发炎,有红肿情况,需要使用口服制剂进行治疗。

  1岁半的德玛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痛苦

  和玛格瑞特一样,住在医疗队帐篷医院病房区的德玛,也是一名仅有1岁半的小女孩,但地震在德玛身上留下的印记,却远远超过了玛格瑞特。

  在地震中右腿股骨中上段骨折的德玛,刚刚来到帐篷医院时,每天都在哭。伤腿带来的痛楚,让无法言语的德玛只能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刚开始,碰都不能碰,一碰就哭,看得出来孩子经受着巨大的疼痛。”医疗队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英存介绍,在杜力克医院做完外固定手术后,德玛的恢复情况并不理想,“孩子小,不经意间就会触碰到自己的伤腿,或者是因疼痛挣扎时,左腿碰到受伤的右腿。

  为此,在德玛被转送到中国政府医疗队后,李英存和急诊科主治医师郭鹏飞为德玛在原有外固定的基础上,增加了蛙式石膏固定,将德玛两腿分开,避免小女孩在挣扎时导致骨折处错位。

  不仅如此,李英存还特别注意对德玛身体其它部位的检查,“通过按压身体主要部位,观察孩子的反应,我们能发现地震是否对孩子身体的其它部位造成伤害。”李英存介绍,由于杜力克当地天气变化剧烈,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观察德玛是否有感冒等症状出现,“孩子本身抵抗力弱,加上她大腿骨折,身体更虚弱,也更容易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所以要特别留意。

  在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料下,德玛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了起来。现在,当李英存对其伤腿进行检查时,德玛已经不再因疼痛而哭泣,有时还会咧开嘴笑起来。

  即将伤愈出院的桑蒂尼特意学会用中文说“谢谢

  5月16日,14岁的男孩桑蒂尼很开心,遇到每一名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他都会主动伸出右手握手,然后用并不标准的中文,说着“谢谢”。

  一大早,李英存在对桑蒂尼做完常规检查后告诉他,“受伤的左腿恢复良好,明天就能出院回家了。”这让从4月29日就离家住进帐篷医院的桑蒂尼开心不已。

  地震,震垮了桑蒂尼的家,他的左腿被压在了砖石下,造成左腿股骨中下段骨折,并于4月27日在杜力克医院完成了内固定手术。

  “桑蒂尼很开朗、很乐观,这样的性格,有助于他的康复。”李英存介绍,每一次为桑蒂尼做检查或换药,桑蒂尼总是一脸笑容,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他的笑容也感染着医护人员,每一个见到桑蒂尼的人都会和他打招呼,一声“哈罗”,会让桑蒂尼开心很久。

  最开始,桑蒂尼的左脚脚趾头都无法动弹。一动,伤处就会疼痛。而在5月16日的检查中,尽管还不太灵活,但桑蒂尼左脚的脚趾头已经能够弯曲和伸直,“这说明恢复情况良好,而且他的骨折处没有再次发生错位和感染,可以回家静养了。”李英存说。

  得知这个消息后,桑蒂尼特意找到担任医疗队中文翻译的志愿者尼特,学会了“谢谢”的中文发音,他要和每一位医疗队的医护人员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