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有何干货?关键会议释重大信号
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郭金超)十八届五中全会26日召开,外界高度关注的“十三五”规划将浮出水面。作为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规划,也是事关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本届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于去年9月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规划编制工作,近期还连续多次开座谈会征求各界对今后经济发展建议。
中国“十三五”蓝图如何擘画?从上述关键会议中释放出的信号或可窥见端倪。
信号一:突出改革
在部署规划编制时,李克强明确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好“十三五”规划。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改革仍是关键。
李克强近期频频强调依靠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难题。仅在10月19日至23日,李克强在双创活动周、国务院常务会、会见外宾、中央党校等场合,5天内4次公开强调改革。可见,改革在时下中国被寄予厚望,在“十三五”蓝图中料将重点着墨。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十三五”规划总体上一定是改革为导向的发展规划,中国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布局经济发展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将是“十三五”的重任。要纵深推进以简政放权为代表的政府职能转变,在投资消费、金融体制、财税制度等领域实现改革突破。
信号二:远近结合
李克强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中,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主要任务指标。有观点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前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该观点认为,假设2015年GDP增长7%,那么“十三五”时期只需年均6.6%的增速,中国即可完成上述目标。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刻意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将更注重行稳致远。
信号三:紧扣民生
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李克强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必须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顺应人民期盼。
未来5年,中国面临使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任。“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消除贫困既是最繁重、最艰难的发展任务,又是落实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23日,李克强在中共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时表示,当前需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要突出补上民生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扩大有效投资。
专家认为,这透露出“十三五”规划或端出对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以及对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有利有效的重大政策,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撑。
信号四:更接地气
“规划不是要挂在墙上,而是要落到地上。”李克强强调,要做到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规划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有参与过五年规划编制的人士指出,过去的规划有不接地气的地方,“理论上很严密,但真正落地总会遇到些尴尬。”决策层要求“十三五”规划须从步骤、形式到内容,杜绝口号,挤“水分”留“干货”。
如何接地气?李克强常讲高手在民间,此番他明确要求编制规划要尊重民众首创精神,问计于民、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汇聚民智。
据知,在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中不仅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等传统“内脑”,还首邀来自业界和民间智囊加入。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外脑”也参与研究。同时,还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征集公众意见。
发改委人士称,同一问题,不同主体可从多角度提出构想,有利于规划制定者拓展视野,广泛吸取不同观点。
选稿编辑:陈彦炜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0-25/75877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