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贴金彩绘:争议中上马 修复中放异彩/图

17.06.2015  10:22

2014年10月8日,工作人员正在对千手观音进行贴金修复。特约摄影 罗国家

  “太美了!真是金碧辉煌!

  6月14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大悲阁里,不时有游客发出这样的赞叹。

  他们说的是端坐于崖壁前的千手观音——主尊和手臂耀眼的金色之间,点缀着蓝绿色的法器和红色的祥云,在阳光中犹如孔雀开屏,却又更为庄严、华丽。

  可你知道吗?在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上马之初,对千手观音是否需要重新贴金、彩绘,文物保护界曾存在争议。

  反对的一方认为,先治本,再治标,把千手观音的病害治好就行了,不用重新贴金彩绘,否则就是一种浪费;但支持的一方认为,残缺破旧的样子也不是千手观音的历史原貌,仅仅按照修复一般文物的“整旧如旧”去对待千手观音,就是不尊重它的宗教文化价值。

  为此,专家团队进行了专门的论证、试验,最终决定为千手观音重新贴金彩绘。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竹夹子、放大镜、羊毛刷

   100万张金箔靠它们贴上去

  为佛像贴金,俗称“重塑金身”,在许多人的想象中很神秘,但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级技工李元涛看来,这只是一个地道的“细活儿”:“没什么神秘的,就是要手快、心细。

  李元涛贴金,离不开“三件宝”:竹夹子、放大镜、羊毛刷。千手观音身上的100多万张金箔,都是靠它们一张张贴上去的。

  这“三件宝”怎么用?李元涛边说边比划,为记者模拟重现了整个贴金过程。

  “金箔很‘娇气’,不能直接用手摸,要用竹夹子夹着。”李元涛说,贴金需要戴棉质手套,一般右手拿竹夹子夹取一张金箔,贴平后,左手揭去金箔的衬纸,再用棉花团从中心向四周轻敲金箔。这叫“走金”,是为了让金箔贴得更紧密。

  由于每张金箔仅有4.5厘米见方,每贴满一只手臂,就要用放大镜仔细检查金箔接缝处是否有缺漏。如果有,就要及时“补金”——再贴一次金箔。

  随后就轮到柔软的羊毛刷出场了。先用羊毛刷轻轻扫去金箔接缝处的多余金子,保证贴金面平滑;再用羊毛刷在贴金表面刷一层保护剂,让金箔穿件无形的“外衣”。

  “如果贴漏一点点金箔,就有可能造成旁边的金箔起翘;而如果没有把金箔扫平,千手观音的金身就会有褶皱。”李元涛说,粗心大意是贴金的大敌,千手观音的旧金箔中,许多就是从接缝处开始损坏的。贴金组在修复过程中贴了100多万张金箔,为了不出错,匠人们互相之间还会交叉检查。靠着细心和责任感,才让千手观音“金光重现”。

   修复前先用波曼光谱仪分析旧彩绘

   80千克天然矿物颜料让“配角”添彩

  千手观音“金光重现”,还离不开“配角”添彩。这些“配角”就是彩色法器、肋侍(即佛教中的护法)、力士、饿鬼和穷人。它们以蓝绿色为主,点缀以红色,让千手观音的主色调——金色更加灿烂辉煌。

  “这些彩绘的颜料是用天然矿物研磨调制而成,一共用了80千克。

  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彩绘组组长、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员苏东黎从事文物彩绘修复已有18年,曾参与修复收入《中国美术通史》的《西汉打鬼图》和《西汉卜千秋》两幅壁画,但修复千手观音彩绘还是让她颇感头疼。

  她告诉记者,最初试验修复时,彩绘组使用的是丙烯颜料,但质感和厚度始终与千手观音本身的彩绘材料有较大差距,显得不协调。比较接近原彩绘材料的中国画颜料和水彩颜料又极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脱落。经过多次试验,只有色彩鲜明、质感丰富、不易脱落的天然矿物颜料能够满足彩绘要求。

  天然矿物颜料价格昂贵,单价每克要近1元。为了有的放矢,彩绘组首先用波曼光谱仪对千手观音的旧彩绘进行了分析,发现原有的蓝绿色颜料主要成分是青金石,红色颜料成分是朱砂。经过反复比对和试验,彩绘组终于调试出了与旧彩绘几乎一致的颜料。这些颜料都要加入抑菌剂,以防在高温高湿天气中发霉。

  天然矿物颜料研磨后的颗粒大小会影响折射光线的效果,产生色差。为了保证上色的颜色一致,每次上色前都要重新研磨。彩绘组还要调出若干个近似的颜色,涂在一块与千手观音造像材质相同的石块上,与原有彩绘进行比较后,再重新上色。

  但万一原来的彩绘已经荡然无存,又该找什么作为参考呢?彩绘组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参考大量佛教图画和资料照片,分别绘制了272件法器、4个肋侍、2个力士和雕塑两侧的饿鬼、穷人的粉本。“粉本是古人作画的底稿,有了它们,就等于有了完整的上色参考。”苏东黎说。

  全部上色结束后,彩绘组还要在后期补色部位统一刷一层加入抑菌剂的浅茶色。苏东黎说,这是为了达到与千手观音原有的古锈色相近的效果,“不能让千手观音变成一尊‘崭新’的佛像,必须保留它近800年来形成的历史气息。

  这也是贯穿于整个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的指导思想之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认为,如何做到既整修加固,又尊重古代文化;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又保存历史风貌,这是文物修复中的大难题。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作为国家石质文物修复“一号工程”,对此进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为我国其他宗教艺术品修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