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主任周旭对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02.06.2015  14:47

 

5月18日至19日,市教委组织专家组对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度择优支持单位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经听取汇报、查看现场、交流质询,专家组对重庆医科大学微无创医疗原创大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中心择优建设以来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并从进一步凝练研究重点领域方向、优化中心建设与发展长效机制、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及推广应用、加大协同单位之间有效协同、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加强经费计划预算支出管理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市教委主任周旭在重庆医科大学参加了有关检查活动,并对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提出要求。

周旭主任指出,“2011计划”是一项事关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工作,其核心是深化高校改革,推动高校发展方式的转变。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2011计划”的载体,是今后高校发展的方向。当前,市级层面已把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要抓住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中心建设,抢占新一轮发展的新契机,融入到这项改革创新计划中来。

周旭主任要求,牵头高校要按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支持和推动中心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当前,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要着力完成“五大任务”,促进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坚持面向需求,进一步凝练和落实重大协同创新任务,通过联合协同放大和增强优势,突破一批前沿技术,产生一批原始创新成果,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评聘、考核、薪酬制度创新,努力汇聚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物,保障高水平、多元化、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建设。三是坚持科教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是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和科研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协同体内部的深度协同、融合创新,保障高水平创新基地的建设,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五是拓展国际国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吸引国际国内科技资源为中心的目标服务,促进国际国内合作能力的提升。

周旭主任强调,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牵头学校要做好资金投入和使用规划。要充分发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争取行业企业和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支持,利用金融资本、吸引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要赋予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合理范围内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以真正激发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体制机制改革留出空间,用好用活每笔经费,做到良性循环,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