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两群·区县协同 | 构建一条利益链 让小山村的中药材接入大市场
△村民在地里挖前胡
在武隆海拔近千米的白云乡红云村,200多亩前胡基地里郁郁葱葱。40多岁的村民杨远容放下其他农活,这段时间正忙着在前胡地里除草。
“签的保底收购协议价是2.5元/斤,这对我们来说就像吃下‘定心丸’。”杨远容说,依托在涪陵的太极集团统购包销,行情好时收购价能提到3元以上。
算下来,杨远容在脆李林下种植的4亩前胡,即便受林下遮阴导致减产的影响,一年仍可增收上万元。像杨远容这样靠前胡增收的,村里还有60多户人。
在重庆“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安排下,涪陵与武隆结成对子。这正是对口协同发展中以“产业协同”见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
前胡的根茎部为常用中药,具有宣散风热、降气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咯痰黄稠等症。
“山区里出路少,村民外出打工的多,留下不少撂荒地。”杨远容说,留在村里的人为增收,充分利用撂荒地和闲置地块种植中药材,比种植传统的苞谷、土豆效益高。“前胡抗湿抗旱能力强,种子撒进地里野生野长,入冬就可挖出来卖钱。”
△村民在地里播前胡种子
种在地里的前胡如何变现?
记者了解到,200多亩前胡挖出后,种植户将根据保底收购协议,将鲜货卖给涪陵区民谐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完成初加工之后,再按照合同将规定的中药材种类、数量交给太极集团。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让小山村的中药材接入了大市场,构建起“两份保护价、一条利益链”的三方受益利益联结新机制:企业省去了初加工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合作社通过初加工,获得初加工产品利润;农户获得保护价收购,吃下“定心丸”,大胆种植中药材。
由此,一条健全的中药材产业利益链形成,增强了当地农户对发展特色中药材的信心,有效降低了农户“抗市场差”的风险能力。
在“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中,涪陵与武隆仅在这一例产业协同上,可为当地村民增收60万元,实现村民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3月25日,涪陵、武隆两地举行对口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签订对口协同发展2021年度合作协议。
根据该年度合作协议,两地将在资源、市场、人力、资本、生态等多领域实现全方位对接互动,以产业协同、城乡协同、创新协同、改革协同为重点,强化协作意识,健全协作机制,开展对口协同发展工作。
具体而言,协同发展清单内容丰富,比如双方探索开展“飞地建园”,协同推进武隆凤来新城建设,引导高质量的协作项目进入,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对接服务;涪陵将落实帮扶资金1172万元支持武隆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协助打造1个以上乡村振兴重点村;采购武隆区扶贫产品1000万元等。
5月13日,涪陵区党政代表团赴武隆区衔接对口协同发展工作,召开对口协同发展联席会。就在此次联席会上,还审议通过《涪陵区、武隆区“十四五”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为未来5年的对口协同发展制定了“作战图”。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实习生 何义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