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三色垃圾桶、配齐“四大员”…… 南川打出垃圾分类“组合拳” 12个村面貌焕然一新

07.06.2019  08:43

  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保洁员正在收集垃圾。(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垃圾不分类是困扰当下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6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南川区获悉,该区通过设置三色垃圾桶、配齐垃圾分类指导员等“四大员”、开设积分兑换超市等方式,引导村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12个试点村环境大有改观。

  记者在试点的大观镇铁桥、石桥等村看见:每户村民家门口前都摆放着蓝绿灰三种颜色垃圾桶,分别对应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每个垃圾桶上有图示:易腐垃圾是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秸秆、烂果子、果皮、杂草等;可回收垃圾为可回收和利用的塑料、金属、玻璃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使用过的卫生纸、烟头等。

  “我们担心村民扔错,就从颜色上进行了区分。”南川区城管局农环科负责人张刚说,对3种不同垃圾,处理方法也不同,易腐垃圾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行集中或分散堆肥处理;可回收垃圾由农户或保洁员集中到再生资源回收点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由垃圾车统一清运至区级垃圾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记者了解到,南川为试点村配齐了管理员、保洁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干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等“四大员”,具体负责农村保洁、垃圾治理规范化监督和垃圾分类指导,帮助村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如果村民扔错了,保洁员、管理员会再次进行分类。”张刚说,今年农村垃圾试点村还进行改进,将农村垃圾分为易腐和其它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然后由“四大员”层层多次细分,这样更简单明了。

  与此同时,该区还建立村民“绿色账户”和“环保档案”,设立积分兑换超市,对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村民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村民可凭积分兑换肥皂、拖把、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激励机制,从源头上引导村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张刚表示。

  这样的“组合拳”,让12个试点村的环境都有了改观。首批试点的木凉镇汉场坝村,曾和很多农村一样,垃圾堆在路边、抛撒地头、倾倒河渠,地下水被污染,但仅仅试点一年后就大变样,街巷整洁,绿树掩映,清风徐来,景美气清,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据悉,南川将把试点的成果进行推广,在今明两年完成2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并在各镇至少设置1座农村生活可回收垃圾固定回收站,在各村布设固定或流动回收站点,流动回收站每周至少进行流动回收1次,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