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博物馆如何走出经营困境? 看“宝林”探索特色运营之路

02.06.2017  08:08

巴楚交融,王者归来 ——青铜艺术展厅。

临空都市报消息,从1996年马氏建立的新中国第一座民营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出现开始,十余年间,国内民办博物馆的热潮逐渐升温。据统计,截至2016年,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6.6%。民办博物馆承载了诸多独具个性的文化,但是由于资金、藏品、人员管理等资源限制,许多民办博物馆面临生存尴尬。

位于鸳鸯街道的重庆宝林博物馆,创建于2010年,创始人陈寅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博物馆运营之路,那就是依托博物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功将园区打造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同时,再利用经营所得反哺博物馆。依靠这条经营策略,如今的宝林博物馆已实现盈亏平衡。

家族三代热爱文物 陈寅投资建博物馆

方寸天地,人伦教化——汉砖艺术长廊。

昨日上午10点,记者在位于鸳鸯街道龙展路99号的宝林博物馆3楼见到了创始人陈寅。毕业于重庆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的陈寅,1979年出生,祖籍陕西,在重庆主城区长大,先后从事过建筑、贸易、餐饮等行业的经营。

据陈寅介绍,宝林博物馆占地约30亩,主展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展馆内常设10个展厅,藏品共计6800多套,实际展出藏品500多套,涵盖古化石、石刻、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10多个类别。可别小瞧了这座掩映在绿翠丛中的博物馆,陈寅说,2013年6月,宝林博物馆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成为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如今每年要免费接待2万多名国内外游客。

说起创办宝林博物馆的初衷,不得不提起一个人,那就是陈寅的父亲陈宝林。据陈寅介绍,宝林博物馆的藏品全部来自父亲以及祖父的私人收藏,“尤其是我父亲,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后花了40年时间保护和收藏了近7000件文物作品”。上一代对文物的热爱也烙印在了陈寅身上。2010年,陈寅决定用多年经商所得投资建立博物馆,并将其命名为“宝林”,免费向公众展示其父的毕生收藏。在宝林博物馆主馆内,还开设了一个展厅专门介绍陈寅的家族收藏史。

依托博物馆 打造文化产业园

藏品的获取仍只能依赖传统渠道、观众的数量似乎还没有媒体记者多、维持博物馆的开放还需要额外的投入……“藏有金饭碗,饿得没饭吃”,这句行业人士的自嘲是当下不少民办博物馆的真实写照。记者了解到,国内不少民办博物馆都面临着经费短缺,或资金链断裂,影响到博物馆基本业务,甚至不得不闭馆,比如号称“国内最大民营博物馆”的深圳隆盛博物馆,2016年因为出现经营困难从此“香消玉殒”。

陈寅告诉记者,在创办宝林博物馆之初,他就开始对全国的民办博物馆运营模式进行调研,“主要目的就一个,搞清楚怎样才能让我的博物馆活下去”。经商者的灵活头脑此时发挥了最大优势。意识到民办博物馆既难以依靠自身为继,又无法依赖其他渠道的捐赠,陈寅开创性地将文化产业引入到博物馆的整体经营之中,“具体来讲就是,依托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底蕴,打造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链条,从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用产业的收益继而反哺和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全国有上千家民办博物馆,我们是不依赖其他捐款,完全依靠自己来运营的博物馆。”陈寅说,宝林博物馆的运营成本每年大概有280万元,依靠经营文化产业带来的收益,如今已基本能实现盈亏平衡。

与企业资源互换获双赢 主题活动带来人气

陈寅

有了清晰的运营模式,那具体怎么做呢?陈寅表示,目前博物馆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租金、合作分成以及投资参股。

既然定位是文化产业园,在整个宝林博物馆景区内,除了一栋主展馆外,园区内也引入了多家文创类企业,比如重庆园林集团,陈寅以办公场地租赁的形式向这些企业收取一定的租金。除了收取租金,对于部分特色的文创类企业,陈寅直接以免租金的形式引入。比如主馆三楼,这里是一家藏文化体验馆,面积600多平方米,游客既可在这里体验藏文化,还能购买相关纪念品、参加不定期举办的各类活动等。

资源互换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我们负责提供场地,对方则会利用手上的资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陈寅说,类似的合作企业还有很多,比如红酒会所会开办油画展览、搞藏品拍卖,咖啡厅定期举办手工活动、亲子活动,等等。陈寅说,凡是入驻这里的合作企业,每年要求举行至少六场活动,且活动主题要与博物馆相关。主题活动为入驻的企业带来了流量,也极大活跃了园区的文化氛围,宝林博物馆的人气和影响力大涨,“现在园区入驻企业共有34家,已经满园,但仍有不少人主动找我们合作”。

此外,对于一些优质的文创类企业,陈寅的文化产业园也变身“孵化”平台,直接进行投资获得收益分红。

规划

开办青少年培训课程 传播相关的餐饮文化

接下来我们会依托博物馆的现有资源,开办青少年培训课程。”陈寅表示,跟传统的培训机构相比,宝林博物馆的优势很多,比如丰富的藏品、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现成的场地资源。除了培训,他还传播了相关的餐饮文化,以古文化为主题的餐厅如今已经成为吸引食客的噱头,“从装修到餐具,再到菜品,我们都下足了功夫,比如在餐厅摆上一套宋代的盏,向食客讲述餐具的衍变历史,既传播了文化又成为了餐厅的闪光点”。

临空都市报记者 杨康平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民办博物馆如何走出经营困境? 看“宝林”探索特色运营之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