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为重庆干旱监测提供支撑

20.04.2017  19:20
    “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总理明确提出这一要求后,中国气象人攻坚克难,先后发射14颗气象卫星为防灾减灾服务。     2008年5月,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成功发射,因恰逢奥运会之前发射,又被称为“奥运星”,在奥运期间,风云三号卫星与风云二号卫星一起,共同为奥运会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随后,各省市也开展了风云卫星数据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面积的干旱监测、旱情评估、预警具有快速、及时、宏观等优势。”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世琦说,干旱是重庆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伏旱尤为严重,加之重庆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显著,传统的地面观测数据难以反映全市的实际干旱情况,卫星遥感在区域性干旱监测中意义显得十分重要。     2015年,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选取重庆历史典型干旱个例,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选择应用成熟的干旱监测模型——植被供水指数,进一步强化了干旱监测研究。     “当作物供水正常时,植被供水指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当作物受旱时,作物供水不足,一方面生长受到影响,植被指数降低,另一方面作物关闭部分气孔减少蒸腾,冠层温度会升高,导致植被供水指数偏高。”杨世琦简要介绍了利用植被供水指数进行旱情监测的原理,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全市干旱分布情况。     通过与地面实测土壤水分数据的验证对比,风云卫星数据对全市干旱的监测结果优于国外同类卫星数据。但在2016年8月以前,风云卫星产品数据必须通过风云卫星遥感数据服务网下载才能获取,时效性较差,影响了日常实时业务服务工作的开展。随着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落户重庆,获取数据也变得更加快捷,数据的时效性大大提高。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负责全市卫星遥感监测业务,除了干旱监测,还开展了森林火险、城市热岛、植被、高温、气溶胶光学厚度等监测业务及相关科研工作。”杨世琦说,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开发的重庆市农业干旱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充分发挥了遥感监测覆盖面大的优势,为重庆开展农业防灾减灾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随着风云卫星等国产卫星的蓬勃发展,给卫星数据服务提供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将结合地方特色及需求,积极开展基于历史数据库的卫星资料综合应用专题研究,提高卫星资料在遥感监测、生态环境评估和数值模式资料同化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服务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