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主编叶小兵:“点”“线”结合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30.08.2017  00:43

    ■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解读
    在今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谈起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特点,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小兵举了个例子:“《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不要求学生去复述《马关条约》的内容,而是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马关条约》签了以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设厂投资,和今天中国的外资投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实际上,这样的设问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分析,去重新理解历史,而不再强化死记硬背。”
    据叶小兵介绍,初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编写坚持唯物史观,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时代需求,注重综合性。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和理解,课后不再强化机械记忆的练习,不再引导学生死背书,而是依靠课后活动,如赏析、分辨、综合、比较等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和提升认识。
    此次初中历史统编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基本的历史史事,而且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凸显育人功能。
    据叶小兵介绍,初中历史统编教材按照“”“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体呈现是单元—课—目结构。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史统编教材专门有2册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到最终胜利14年的史实,强调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本报北京8月28日电(本报记者 刘博智 柴葳)
    【新闻链接】
    历史教材主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革命传统教育
    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三)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中,介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到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五)国际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个地区、各主要国家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