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重庆蓝”还在朋友圈疯传 如今已经渐成常态

20.04.2016  07:41

目前,三峡库区两岸青山环绕,库区水环境保持稳定。

我市主城蓝天白云格外美丽。

  ●三峡库区大部分位于重庆,重庆库区占整个三峡库区库容80%以上。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于维护长江健康生命,确保三峡工程正常运转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生态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方式问题。要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保新思维全面推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强化总量控制和削减,强化环境资源分类约束,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烟雾越来越少,鸟儿越来越多。多美的‘人间四月天’!

  4月17日,家住九龙坡区的市民张玲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自从位于九龙坡区黄桷坪的重庆九龙电厂永久关停,直冲天空的腾腾烟雾再也看不见了,推开窗户,看见的是蓝天白云,听见的是声声鸟鸣。

  去年“重庆蓝”还在朋友圈疯传,如今已渐成常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让鸟语花香缀满长江畔,既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保护生态环境,重庆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引领我市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

   改变,有目共睹——

  2015年,全市蓝天天数达到292天,再创新高;主城区所有燃煤电厂全部关停或搬迁;桃花溪、涂山湖等过去的“臭水塘”被整治为水清岸绿的市民休闲好去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在我国西部率先实现每(区)县都有污水处理厂……

   城市宜居

  城市干净整洁,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和99%;排污管理更加完善,建立全市统一的污水、垃圾、废气排污权指标交易平台

  微风吹拂湖水,岸上绿树成荫。阳光落在水面上,泛起波光粼粼。湖边,行人三三两两,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这不仅是渝北区双龙湖常见的景象,也是重庆主城湖库边常见的景象。很难想像,这些“城市绿洲”也曾饱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有些甚至变成了“臭水沟”,让周边居民不敢开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双龙湖的水质提升,得益于位于渝北区双龙湖街道长河村九社的城南污水处理厂。在这里,原本浑浊、散发异味的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反应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和消毒接触5道工序后,到达出水口时已经变得清澈。

  改变非一日之功。早在2013年,我市就明确将主城区56个湖库综合整治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并将湖库整治民生实事增加到主城各区的考核内容中。如今,56个湖库整治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沙坪公园碧湖、南岸区涂山湖水库等湖区已经“改头换面”,重现清澈美丽。来自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1%和99%。

  污染源既要“”,更要“”。

  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256家重污染企业的关闭和搬迁,并对700余家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给200余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并不断提高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如今,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连续四年持续下降。

  2015年6月,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正式揭牌。作为全市统一的污水、垃圾、废气排污权指标交易平台,迄今为止已完成交易4000余次,交易额达2亿元。

  与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所同时诞生的,还有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它作为市政府环保投融资平台,获得银行授信150亿元,整合了110多亿元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资产,通过PPP模式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维护全市1584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田园美丽

  以前农村的垃圾“靠风刮”,现在农村垃圾不落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农村居民幸福感更高,怡人的田园风光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过去,说起农村的环境,人们只会吐出一个字:脏!

  我市农村面积广大,在过去,农村的生活垃圾基本上“靠风刮”: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刮到坝子边就烂在土里,刮到河沟中就泡在水里。这样的情况给农村生态环境乃至长江带来的压力和破坏可想而知。

  追根溯源,只有尽量让垃圾不落地,才能控制污染源。应该如何做到这一点?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48岁的张绪良和妻子周淑芳是长寿区龙河镇仁和村的保洁员,负责清扫和收集垃圾。张绪良回忆,2014年之前,村里都没有垃圾箱,垃圾、污水随处可见。

  龙河镇副镇长徐嘉告诉记者,2014年初,龙河镇开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垃圾“村收镇运区处理”。从那时起,仁和村里多了4个容积为3立方米的垃圾箱。一般过上3天,装满的垃圾箱就会统一由龙河镇环卫所转运到区里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填埋。

  “现在村里头大变样了!”村支书赵六旬感慨地说,如今村里道路干净,村容整洁。村民们的幸福感提高了许多。

  据悉,长寿区目前已有72个行政村纳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其中70个村已完成基本建设,2个村正在建设中。

  放眼全市,目前已建成城镇集中式垃圾处理场61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今年起,市财政拟每年安排“以补促收”资金3000万元,用于补助区县(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争在2018年底前,除少数偏远散居农户外,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

   局面双赢

  保护绿水青山与发展“金山银山”并不矛盾。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环保产业,并在体制机制层面给予支持,生态得到保护的同时,经济也得以发展

  保护城乡生态环境,难免产生矛盾和争议。

  畜禽养殖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就是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大敌”之一。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一大批畜禽养殖场被关停或搬迁。对此,有观点认为,搞环保就是和搞养殖对着干,不让养殖户挣钱。

  果真如此?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听两个故事——

  开县铁桥镇就有一家骏达肉牛养殖场,每年要产生1000多吨牛粪。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利用牛粪发展新型清洁能源!

  骏达肉牛养殖场将牛粪进行干化、搅拌、发酵后,分类处理:干牛粪外销,用于蔬菜种植;分解后的沼液存于沼气池,用沼气替代养殖场和周边近10户农民的日常燃料,最后剩下的沼液还能灌溉菜地。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减少污染,提供清洁能源,还能创造额外的经济收益。

  忠县拔山镇杨柳村的养殖户则走了另一条“环保”路。自2011年起,通过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基金等方式,忠县投入上百万元对曾遭养殖场畜禽粪便直排污染的阿金河进行整治,并挨家挨户给养殖户做工作,接通养殖场和集中化粪池之间的官网。如今,阿金河碧水盈盈,全村杨柳摇曳,种植了近1万亩柑橘。随着乡村旅游升温,有的养殖户索性直接“转型”开起了农家乐,生意兴旺。

  事实说明,环保与养殖并非水火不相容,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增长。而这样的“双赢”局面在全市范围内也正呈现逐渐扩大之势。

   开县 35个污水处理厂投运

  沿长江支流澎溪河而上,在开县渠口镇境内,有一片占地11亩的人工湿地,湿地水草繁茂、郁郁葱葱,这里便是渠口污水处理厂。

  渠口镇坐落在澎溪河边,过去,由于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城镇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入河中,污水中携带着大量泥沙及化学成分,对澎溪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影响。

  改变源自2013年污水处理厂的动工。开县小城镇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伟介绍,处理厂采用了“一级强化+人工湿地”的治理模式。

  “生活污水进入处理厂后,经过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等程序,被引入人工湿地,”李志伟指了指处理设备旁呈阶梯状分布的三层水草繁茂的湿地。

  湿地里种下的芦苇、菖蒲、美人蕉等已经长大,它们的根系在铺满碎石和粗砂的池底自由地舒展。每天,处理设备流出中水分三级经过湿地,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其中的富营养化物质,达到净化的作用。

  这座2015年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承担了约40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每天约有1000吨生活污水经一级管网进入处理厂,最后变成清水汇入澎溪河中。

  像这样的污水处理厂,在开县已经建成投运了35个。李志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还有7个在建污水厂将完工,其余的将在年底动工。建成后,开县所有建制乡镇街道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市环保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全市158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中,建成投运的有809座,我市将完成在建污水处理厂172座,新开工建成54座,完成442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前期手续,并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强化专业化管理,实现正常运行。力争到2017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小河清清大河净。

   专家访谈

   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 可以相辅相成

  ——访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

  保护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就必须对会造成污染的企业说“”。据市环保局统计,近年来,全市环保部门严守“五个决不能”底线,严把环评入口关,对不符合环评审批要求的231个项目暂缓或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30多亿元。

  对此,有一种声音认为“环保部门就是踩刹车”,保护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然而,在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看来,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

  “只有保护绿水青山,才能寻找到金山银山的契机。”李勇认为,健康绿色的生态环境,能吸引更优质的资源和发展良机。从源头上断绝污染,不仅不会妨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反而能够助推长江经济带真正发展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李勇表示,环保产业本身也极具发展潜力。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环保产业产值近1200亿元,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应该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把长江水源地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李勇表示,只有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激发发展活力。

  此外,李勇还建议,加强长江沿岸各省市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污染防治预警、监控、应急中心和网络建设,提高长江流域污染防治水平,将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保护落到实处。

  (本版稿件均由首席记者陈维灯、记者申晓佳、卢波采写)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