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做好“加减乘除”法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秀山县突出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干部与建卡贫困户“两满意”、广大人民群众“一认可”的工作目标,做好“加减乘除”法,推动基础设施大改善、特色产业大发展、生活质量大提高、干部作风大转变,确保贫困户越线、贫困村销号、贫困县摘帽。
推进产业发展做好脱贫增收“加法”
按照“短期能脱贫、中期能巩固、逐步能致富”思路,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等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有效推动了线上、线下产业同步发展。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25万亩;投资1.71亿元发展油茶种植14.1万亩;投资7500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3万亩;投资3200万元发展茶叶种植7.8万亩;引导农户发展土鸡养殖,全县土鸡共存栏255万余只,覆盖贫困对象1.61万户61212人;以中药材、茶叶、木本油料、果蔬、畜禽养殖为主的五大产业覆盖100%的贫困村、97%的贫困户、92.5%的贫困对象,基本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产业格局。二是创新开展电商扶贫。实施生鲜农产品公益大卖场、农家网络店铺、电商农产品增值三大电商扶贫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商基地28个、挂牌供应站点210个,建成武陵生活馆标准示范店120家(其中贫困村40家),投用电商扶贫工程生鲜农产品公益大卖场,运行农村淘宝服务站49家、邮政“村邮乐购”服务站20个、“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合作社4个,带动脐橙、藕带等农特产品走俏市场,土鸡蛋等农产品电商增值分成惠及2万余农户,推动了农民思维模式、农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依托旅游度假区、清溪龙凤花海、大溪酉水等旅游资源,建成高山生态避暑纳凉和农业观光体验示范点10个,培育乡村旅游接待户424家,综合采取多种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和服务,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提升扶贫成效做好脱贫越线“减法”
注重在精准施策上下真功夫,大力开展扶贫培训,积极改善基础设施,真抓实干,切实提升扶贫工作成效,2015年实现50个贫困村脱贫销号、8300户34088人脱贫越线。一是把握精准施策。重点对照解决户“八难”、实现村“八有”标准,以户为基本单元,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为贫困对象制定脱贫方案,实行台账管理、动态管理、定期全面核查管理,实现了“方案到户、措施到人”,2015年实现产业发展脱贫5594户22614人,教育资助脱贫1320户6065人,医疗救助脱贫1085户4272人,搬迁安置脱贫49户177人,低保兜底脱贫223户858人,梯度转移脱贫29户102人。2016年计划产业发展脱贫3924户16952人,教育资助脱贫1440户5760人,医疗救助脱贫1252户4644人,搬迁安置脱贫382户1659人,低保兜底脱贫920户2986人,梯度转移脱贫32户93人。二是抓好扶贫培训。完成政策业务培训、乡镇扶贫干部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培训班24期1123人次;开展金银花、茶叶、猕猴桃、土鸡、生猪等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45期6149人次;加强劳务输出培训,完成就业培训4396人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升培训班培训100余人次;开展电商培训1万余人次,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新建通村通畅工程216.3公里、通组通畅工程210.1公里,新建人行便道309.2公里,安装公路防撞栏82.3公里,全县行政村通畅率达97.5%、撤并村通达率达100% 。新建集中供水工程47处、蓄水池206口,铺设管道8250.9千米,新解决6.9万人安全饮水;隘口水库正式蓄水,第三水厂、桐梓水库建设全面启动。完成47个贫困村三相动力电源升级改造,改造输电线路193公里,实现安全电、同价电全覆盖。新建光缆736公里,实现48个未通宽带行政村光纤进村,提前1年实现行政村宽带“村村通”,实现乡镇4G通信网络全覆盖。
立足民生建设做好社会保障“乘法”
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教育、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服务、贫困群众居住房屋安全,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一是加强教育扶贫力度。投资443.9万元,每年资助每名学前教育贫困生2160元,惠及学生4110人次;投资1408.75万元,每年资助每名小学阶段贫困寄宿生1000元、初中阶段贫困寄宿生1250元,惠及学生22947人次;投资829.3万元,实现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学校和公办普通高中免学费,惠及学生8471人次;落实资助资金1123.8万元,每年资助每生国家助学金2000元,惠及学生11899人次;每年资助每名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学校住宿费500元投资54.07万元,惠及学生2163人次;贫困户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年提高到8000元,还款期限延长至20年,2015年发放贷款2091.8万元,惠及学生3095人。二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医疗保险政策,为4.8万名贫困人口购买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将符合条件的因病致贫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县政府整合1000万元贫困医疗救助资金,用于补助因重大疾病、慢性病造成家庭贫困的农户。完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分别达100%、86%。三是大力推进住房安全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800户,实现所有农户有安全住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新完成12054人,其中贫困人口5262人,实现有条件、有意愿搬迁的贫困户应搬尽搬。筹集1000万元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资金,对主体存在安全隐患、房前屋后室内环境较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实施危房改造和房屋周边环境改造。
狠抓督促落实做好改进作风“除法”
坚持以责任落实促进工作落实,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全力消除“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等作风顽疾,推动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各司其职。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同志具体抓、贫困村定期销号”责任制;将整村扶贫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时调整县级部门、乡镇(街道)实绩考核比重。二是转变干部作风。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进一步转变作风、落实责任,彻底整治了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将85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进行重点整顿转化,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大力开展“比作风、看谁的作风硬,比方法、看谁的办法管用,比业绩、看谁的实绩更突出”“三比三看”竞赛活动,全县上下逐渐形成真抓实干、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督促指导。成立4个片区督导小组,采取“包片+交叉+集中”相结合方式,开展常态督查;采取第三方抽查方式,对全县27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民意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时整改,累计约谈9名责任领导、调整23名贫困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