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四种模式”探索提升城乡师资水平新路径
27.01.2015 16:46
本文来源: 教育厅
一是坚持“订单式”互派学习 。 边远山区学校根据实际提交紧缺学科、薄弱学科教师需求清单,在区域内统筹协调,通过“体验乡村学校生活、珍惜良好工作环境”、支教、“走教”等活动,提升交流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每年紧缺学科、薄弱学科教师交流不得低于规定人数的50%,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占交流总数的30%。
二是推动“交流式”岗位调整 。 探索建立刚性交流与政策激励相结合的干部教师交流机制,原则上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满10年的校级干部、骨干教师以及满8年的专任教师应当交流,在干部储备、评优选先等方面向交流人员倾斜,推动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流动。2014年全县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及教师达150人。
三是强化“区域式”联动教研 。 坚持教研员“3+2”(3天驻校蹲点、2天机关办公)工作制度,完善县教科所、片区学校共同体、镇乡教研员、学校教研组四级教研网络,建立定期开展课题研讨、观摩交流、学科竞赛、集体备课等教研长效机制,教师课改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深化“立体式”全员培训 。 建立“县、区、学校”三级培训体系,完善国市、县区、校级、远程四级培训网络,联合北师大培训基地、《中国教师报》培训基地等培训平台,形成立体式、全覆盖的培训体制。每年参训教师5000人以上,人均参训120学时。
本文来源: 教育厅
27.01.2015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