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落实“三个坚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上水平

24.12.2014  19:05

 

近年来,丰都县以解决教师队伍思想、能力、行动等方面问题为导向,以“师德锻造、师能提升、课改攻坚”为策略,逐渐摸索出一条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

一、坚持顶层设计、依托载体,师德锻造计划见实效

一是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活动统揽。 教育系统相继开展“三风”整顿、“创新理念提质增效”“三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等主题年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2014年开展的“美丽校园”主题年建设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以“塑造师德风尚美”为目标,打造高素质、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全县集中打造“美丽校园”示范学校20所,典型示范作用明显。 二是坚持一年一批载体活动助推。 主题活动统揽下,坚持一年一批载体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崇高师德。实施“红心向党、幸福从教、奉献育人”红心工程,落实师德教育“五个一”(一次师德大讨论、一次师德宣誓、一次师德演讲、一次师德满意度测评、一次师德征文评选)活动,实施“三亮”(亮身份、亮业绩、亮形象)行动,增强广大教师职业归属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开设“教育微讲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行动等等,师德作风新名片初步打造。 三是坚持一年一次监督考核护航 。完善“四位一体”师德监督考评体系。师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招聘、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优选先以及后备干部考察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出台干部教师“十严禁”、“十不准”、“五个一律”等硬性规定,扎紧师德考核和监督体系等制度的笼子。通过受理举报、督促检查、明察暗访等渠道,严厉查处违反作风建设干部教师。“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教育系统发出违纪处理通报10份,校长免职2人、行政警告2人、廉政谈话9人,13名教师因违纪违规受到相应纪律处分。

二、坚持资源利用、研训结合,师能提升工程创特色

一是整合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县教科所、进修校人力、组织、智力等资源优势,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达成合作协议,依托《中国教师报》教师培训基地、金太阳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方式,推进教师专业发展。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团队通过深入调研,撰写形成《丰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报告》,为队伍建设找准了问题、明确了方向。二是构建分级化立体式研训网络。在“国市、县区、校级、远程”四级培训网络基础上,突出抓好参培人才应用辐射。遴选中小学校长、教研员120人赴北师大接受“订单式”培训,参培人员作为县级全员培训中坚力量,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新教师培训采用“理论培训+教学实践+任务检测”模式,形成拜师、师徒磨课共进、专家点拨、教学检测等有效环节。基层学校开展的“微课”“翻转课堂”等实践探索,让新教师获益匪浅。三是推进校际结对帮扶、师资互派交流共建活动。启动城乡学校帮扶共建行动,建设市级“领雁工程”示范学校1所、县级示范学校23所,12所直属学校分别结对帮扶2-3所农村中小学。完善“直属学校+农村学校”“镇乡中心学校+村完小”结对共建模式,推动实施“城乡牵手、捆绑发展”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完成城乡学校结对80所,结对学校常态开展教师交流提升等共建活动。

三、坚持理念引航、机制驱动,课改攻坚行动树品牌

一是树立课改支撑“三个发展”教育核心价值观。 树立“三个发展”核心价值观,即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幸福从教、奉献育人,学校品牌发展、提质上档、特色彰显。努力打造“卓越课堂”,推动教师角色由主角变为主导、由主体变为客体、由灌输者变为参与者;课堂形态由封闭僵化向自由开放、由统一要求向个性展示、由静态式向动态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人人发展、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是健全课改“四课四化”推进机制。 扎实开展“四课四化”(推门听课常态化、课改赛课全员化、说课评课专题化、集体研课定时化)活动,全面推行干部教师听评课及学校领导干部带头上课改教改研究课、示范课制度,助力课改教改“常态化、全员化、全科化、课型化”。落实教研员“3+2”工作制(3天驻校蹲点、2天机关办公),强化过程考核,提升整体教育科研能力。 三是创新管理培育打造课改名师。 探索建立“课改学科带头人专家库”,完善专家成员进出及管理制度。创新开展新课改合格课达标证制度,规定全县教师5年内必须达到新课改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课改合格证作为干部教师评职晋级、评先评优、入城考调以及干部储备、提拔、任用的必要条件。目前,全县已认定课改合格教师1539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