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手,就是他们的世界——聚焦劳动者们的双手

26.04.2020  16:10

  新华网重庆4月26日电(彭博)每天,我们都会和不同职业的劳动者们擦肩而过。他们奔波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构筑着这个社会的基石与秩序。

  那么你可曾细细观详过他们的双手?只看这双手的话,你能猜出他们主人的身份和其从事的事业吗?劳动者的手,承载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对社会的改变与创新。从手脚不分到直立行走,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劳动者们用双手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接续着人类文明的薪火传承。

  对于劳动者们而言,这双手,就是他们的世界。在五一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从劳动者们的双手中一窥他们的世界吧!

  4月17日,重庆市南岸区,雕塑,是振奋人心的艺术。雕塑家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凝固成可视化的“纪念碑”,并以此来鼓舞人们的心灵。图为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正在对抗疫题材大型群雕作品《冬去春来》进行最后刻画。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17日,重庆市南岸区,作为艺术工作者,焦兴涛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虽然不能直接为抗疫或者经济恢复带来作用,但却可以从心灵方面鼓舞人们的内心,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面对明天。“这一点,我觉得是艺术工作者特有的,并且只有我们才能够做得更好的一件事。”焦兴涛说道。 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1日,重庆市渝北区,助产士,这双手每天都会迎接新生命的到来。39岁的魏琳娜从事助产士这份工作已经有20年了。她仍清楚地记得当时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在护理与助产间选择了助产。“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助产士经常会面临新生命的诞生。你在见证人类诞生的那一刻,心里涌现的感情始终是感动而欣喜的。”魏琳娜说道。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1日,重庆市渝北区,魏琳娜正在鼓励与引导孕妇顺产。尽管每年要接生近800余个婴儿,但魏琳娜在每一次手捧婴儿时依然会觉得非常感动:“他们每一个对于母亲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次看到母亲看见自己孩子时疲惫但又幸福的神情,我就会觉得这份职业是神圣而具有价值的。”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15日,重庆市两江新区,今年30岁的马翔宁的一名年轻的轨道列车司机。彻底瞭望,确认信号,高声呼唤,手指眼看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马翔宁始终牢牢记在心里。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15日,重庆市两江新区,作为轨道列车司机,马翔宁在夜班交车前总会仔细检查列车车体重要部件的情况,以做到安全交车。每次在驾驶列车时,马翔宁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职业自豪感:“你知道吗?像重庆轨道交通这样穿梭于山水楼宇之间的,全国也没几个,我们重庆的轨道列车可是有名的网红呢!”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13日,重庆市南岸区,电,对于生活在现代钢筋水泥城市丛林的人们来说,是一切现代生活的基础与来源。没有了电,许多人的工作与生活都会停摆。而电力抢修工,则在电力供应保障上扮演了“救火员”的角色。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13日,重庆市南岸区,供职于南岸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的杨孟从事电力抢修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了。用他的话来说,干他们这行更多是一个“”字——就是保障居民能够安全稳定用电。为人们带去电与光,便是他们工作的原动力。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4日,重庆市江北区,技术工人,是一个既传统又新颖的职业。90后的陈思良在技师这条职业之路上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了。回想起当年跨入技术工人这个行当,陈思良依稀记得曾有长辈觉得读书坐办公室才是出路。而当自己真正“”在技术工人的领域之后,陈思良发现其实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4日,重庆市江北区,对于现今技术工人与几十年前技术工人的区别,陈思良认为更多是体现在知识储备与思维框架上:“现代化下的技术工人更多时候要求你跳出自己所在的领域,更多从上下源头来解析自己的工作,储备更多上下游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面对更复杂的挑战。” 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3日,重庆市江津区,邮差,曾是许多人在80、90年代时的记忆。而如今的邮政派送员,为人们送去的不仅仅是信件,更多是一份便利与温暖。生于1978年的李永红已骑着摩托车在乡村邮政投递的路上走过了第18个年头,为居住在山区的村民们带去便利,便是他的工作宗旨。新华网 彭博 摄

  4月23日,重庆市江津区,由于嘉平镇地处山区地形崎岖,很多村民的住所通行不便,李永红便骑着摩托车跋山涉水为村民送货。在忙的时候,他往往每天都要搬运3-4吨货物,跑上80余里山路。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要能为乡亲们又帮上了一点忙,就是值得的。”新华网 彭博 摄

编辑: 陈雨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