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发挥优势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06.07.2018  18:58

西南大学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秉承“杏坛育人,劝课农桑”办学理念,发挥教师教育和农业科技特色优势,扎根西部、面向全国,全面服务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显著。

一是立足传统优势,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依托国家农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办好农学类、师范类、公共管理类等农业、农村发展紧缺专业。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立神农班、师元班、动物科学类创新实验班,探索构建涉农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统筹培养高层次、专门性“三农”人才。深化农业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实施“顶岗支农”“顶岗支教”等实践教学项目,充分发挥实验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增设“隆平奖学金”“光炯奖学金”“明德奖学金”等专项奖助,每年发放125万元,提升助学育人实效。突出“三农”情怀教育,开展“返乡调查”等社会实践,举办面向基层就业主题宣传、专题培训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的“三农”情怀,每年千余人赴基层就业。办好网络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对标订单优化内容、聚焦对象创新载体、面向需求精准施教,突出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每年承办脱贫攻坚第一支部书记培训班、农村示范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班等25期,培训农村基层一线“三农”骨干力量2500余人。  

二是发挥学科特色,引领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家蚕、水稻、油菜、柑橘、葡萄、棉花、水产、烟草、魔芋、中草药、畜牧、农村电子商务等乡村经济发展需要,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研究平台、校管科研机构有机衔接的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聚焦作物育种、种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储藏加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联合攻关。成立校地合作、技术转移专门机构,深化“高校+政府”“专家+农村”“技术+产业”校地合作模式,把专家大院建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共建产业示范基地,力推技术转移推广,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26个省市60多个市县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出校地合作典型模式“石柱模式”和秀山金银花、丰都肉牛、忠县柑桔、奉节脐橙等产业示范基地,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强化智库功能,推动乡村治理科学有序。建好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统筹城乡发展研究院、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评估研究中心、乡村发展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等10个研究平台,发起成立“重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联盟”,实施学术研究、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策划设计、开发建设、投资运营等六大行动计划。选派年富力强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智力、科技等为重点,积极推进精准脱贫攻坚落实落细。聚焦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围绕乡村治理、基础教育、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土地规划、农旅文旅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等联合攻关,撰写咨询报告、设计规划方案、提供技术方案,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妇联
重庆交通大学打造“三个平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重庆交通大学 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实践与国家总体战略、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