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发挥统战“三大优势”构筑“三大高地”

02.04.2019  02:41

长江师范学院统战工作按照“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组织优势育才聚才、以智力优势筑巢兴业、以联系优势助推开放,切实把统战工作融入学校改革发展,推动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不断形成。  

第一,发挥组织优势,构筑人才高地。 积极发挥统战组织优势,大力引才聚才、育才用才,为构筑人才高地做出重要贡献。一是引才聚才。近年来,聚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博士学位教师达到355人,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达到119人,留学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超过10%,在国外获得学位教师33人,党外知识分子23人。截至目前,涪陵区欧美同学会92名会员中,学校教师89人,占比96.7%。学校已成为涪陵区吸引党外知识分子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窗口。二是以才带才。借助涪陵区欧美同学会、侨联分会等平台,充分发挥统战人才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广泛联络并大力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学校还通过党外知识分子的牵线搭桥,柔性引进国内知名大学教授团队,助力学校新工科建设。三是育才用才。十分注重发现和锻炼优秀党外人才,选拔一批优秀党外人才担任领导干部,党外知识分子已成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力量。  

第二,发挥智力优势,打造创新高地。 围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智力优势,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建设一批科研创新平台,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对接区域绿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峡库区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重庆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建设“超常配位键工程与新材料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打造“重庆市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助力武陵山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各科研平台还汇聚一大批优秀民主党派人士或党外知识分子,成为打造创新高地的重要人才支撑。  

第三,发挥联系优势,助力开放高地。 依托涪陵区侨联长江师范学院分会广阔平台,充分发挥侨联分会的纽带作用和广大会员联系面广的优势,主动对接国外高校,积极为学校的开放办学牵线搭桥。侨联分会为学校搭桥引进100余名留学生,提高了开放办学水平。在重庆市侨青会支持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合作,与波兰天主教卢布林大学建立中波文化交流中心,与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北方大学、马来亚大学、博特拉大学进行中马文化与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