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钓鱼城如何“活在当下”

15.07.2018  10:31

钓鱼城护国门。 (合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合川,不但是一座三江汇流的美丽城市,而且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记忆的地方。

  而钓鱼城就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让远方游客向往,让本地市民自豪。

  一座古老的钓鱼城,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不但没有湮灭和衰败,而且“活得好”“有动感”“有未来”。

  多措并举,才能够“活得好

  钓鱼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迹。近年来,合川区把钓鱼城的保护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钓鱼城保护好。”近日,合川区文化委副主任刘智向重庆日报记者介绍,2016年3月,市政府颁布《重庆市钓鱼城遗址保护办法》。办法规定,在钓鱼城遗址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办法还禁止将钓鱼城遗址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或者交由企业经营,禁止开发危害钓鱼城遗址安全的旅游、文化等项目。

  此外,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把包括钓鱼城在内的文物和遗址纳入数据库,做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同时,加紧修复。2016年开始,先后完成钓鱼城遗址危岩加固工程、摩崖题刻防风化加固、安防消防等文物保护工程。还委托相关机构编制了范家堰、南一字城、水军码头、九口锅、古地道、宋代城门等6处重要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方案。

  今年7月,合川区成立了以区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历史文化保护领导小组,把保护发展工作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可以说,有了持续不断的多措并举,才保证了钓鱼城能够“活得好”。

  文化注入,才能“有动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厚重的体现。

  钓鱼城遗址,见证了南宋军民的不屈血性,承载着悠远厚重的历史记忆。但是,要让历史说话,必须从科学发掘中找到实证。

  从2004年开始,一支考古队驻扎钓鱼城,开启了寻求历史真相的考古之旅。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钓鱼城考古队领队袁东山说,考古队通过14年考古发掘,发现钓鱼城远不止目前2.5平方公里的核心遗址范围,而是一个依靠“山、水、地、城、军、民”六位一体的大纵深多重防御体系。

  考古队通过对发掘出来的古地道、水军码头、一字城墙、范家堰、九口锅等历史遗迹进行考古分析,再加上历史文献的佐证,才理清了钓鱼城防御体系的空间布局。

  在开展发掘考古的同时,合川为钓鱼城的历史注入现代文化元素,让钓鱼城“动起来”。

  2011年8月,由重庆市歌剧院联合国内著名专家共同打造的大型歌剧《钓鱼城》在全国上演。

  2012年5月,由重庆市交响乐团、市歌剧院联袂推出的歌剧《钓鱼城》赴全国及欧洲巡回演出。

  2017年7月,由中共合川区委、合川区人民政府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合作拍摄制作的大型高清纪录片《钓鱼城》首播。该片史料翔实,艺术化再现了钓鱼城这一古战场的整体风貌,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向世界展示了钓鱼城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以及合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发掘创新,才能“有未来

  留住城市文脉,展现城市独特魅力,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提升有效作为。为此,合川早已把钓鱼城申报了古战场遗址,并成功入选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合川区完成了申遗要件,并向国家文物局正式提交了钓鱼城古战场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书,这标志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申遗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随着申遗工作不断推进,钓鱼城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钓鱼城的申遗过程,既是一次检验保护成效的过程,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不同的受众在这场申遗过程中被钓鱼城所吸引。

  合川就是借助这样不同的文化载体,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创新的发展思维,让钓鱼城不再是传说和历史,而是成为“走得进眼帘、传得进耳朵、撞入到心扉”的鲜活故事。

  据悉,今年上半年,钓鱼城已接待游客226014人次,景区经营收入612.79万元。(记者 蔡正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