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熟悉的名字,他们都去哪儿了?重庆“摩帮”转型记

19.04.2017  18:41

下面这张图里,你会选哪一张作为重庆的“名片”?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正事儿君一样,选择右下角最后一张。

小时候看着大街上开嘉陵的叔叔,脚一踩,瞬间从朝天门到沙坪坝。

这才是真正的老司机,带你游览整个重庆城! 

在不少老重庆人记忆深处,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名词——“摩帮

说到重庆“摩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其辉煌的历史:

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初,并连续多年夺得全国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销量“双冠王”,撑起了彼时重庆工业和进出口的半壁江山。

从早期的嘉陵、建设、望江,到后来的宗申、力帆,摩托车工业曾是重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在那个年代,重庆摩托车风靡全国,通宵排队买摩托的场景,堪比现在排队买iphone。

不过时代确确实实变了——从两个轮子的时代,迈入了四个轮子的时代。

随着国内外市场消费升级,全球摩托车市场日渐萎靡,2016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共产销1682.08万辆和1680.0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68%和10.75%。

产业规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往往面临这样的局面时,有人选择坐以待毙,最终成为市场的“弃儿”。

但是重庆“摩帮”,早在市场如火如荼之时,就各显神通,提前谋划转型发展,现在依旧混得是风生水起。

那么他们转型去了哪里?先听正事儿君来讲一个小故事——

最近,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是不是经常看见这种造型可爱的小车——

王亮是重庆北碚区一家科研机构的“白领”,由于工作地点公共交通不便,他成为力帆“盼达用车”的一名忠实“粉丝”,上班开着盼达来,下班坐着盼达回。

不到两年时间“盼达用车”就已经在国内8个城市铺开,仅重庆市场投放量超过3000台。到2020年,“盼达用车”计划在重庆投放2万辆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投放30万辆,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

盼达用车”仅仅是重庆“摩帮”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以力帆、宗申、隆鑫等为代表的重庆摩企纷纷开疆拓土,从摩托到通机、从两轮到四轮、从燃油到电动、从地上到天上,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同时——

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蝶变”。

不过“蝶变”之路也是异常艰辛,现在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2006年初,力帆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上市,吹响了从“两轮”向“四轮”进军的号角。如今,力帆汽车已远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俄罗斯、埃塞俄比亚、伊朗、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建有工厂;力帆新能源汽车首用换电模式,为电动车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盼达用车”上线运行,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

2014年,重庆隆鑫从“需求刚性、技术成熟、现有资源可嫁接”三个维度考量,在谋划传统摩托车向大排量高档摩托车升级的同时,先后参股山东丽驰拓展四轮电动车市场,合资成立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无人机产业领域。

另一摩企宗申集团也通过不断探索找到了自己的“蓝海”。2015年5月,挂载宗申研制的TD0发动机的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彩虹3”无人机整机试飞成功;同年6月,宗申成功收购加拿大航空巨头港湾航空公司,着力在通用航空水上飞机领域大显身手。

不仅重庆“摩帮”领军企业在新兴领域冲锋陷阵,曾是重庆“摩帮”二、三梯队的企业,也在相关的细分领域奋力搏击。

今年初,小康集团全资子公司重庆金康成为全国第八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牌照的企业;银翔集团与北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目前正在打造年产55万辆的产业基地,并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项目……

从传统的“摩帮”巨头到如今的新兴市场“新贵”,重庆“摩帮”只用了10来年时间,便成为重庆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道风景线。

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一帆风顺,实际上却历尽艰辛。

以重庆力帆为例,“盼达用车”所用的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换电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大规模推广的难度可想而知,必须全产业链进行打造,从产品制造、基础设施、系统开发、商业运营到金融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重庆“摩帮”的转型普遍进展顺利,其中有何秘诀?一句话总结:

——在熟悉的领域深耕细作是成功转型的关键。

比如隆鑫,其业务延伸基于明确的市场需求、现有技术相对成熟、与公司现有业务之间能够资源协同,而不是盲目地跟风。

猪站在风口可以飞,但是飞起来之后呢?猪还是猪,摔下来会死得更惨!猪得变成鸟才行。

(重庆正事儿)

原标题:这些熟悉的名字,他们都去哪儿了?重庆“摩帮”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