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臣江渊故居隐于江津闹市区 险遭拆除

29.10.2015  10:08

  ●他曾与于谦一起抵御瓦剌,保卫北京城

  ●他归乡后,明宪宗亲书楹联馈赠

  ●他写下了流传数百年的江津“前后八景”诗歌

  “江公享堂?那是啥子地方哦,不清楚。

  10月20日,我们在江津城区寻找明代名臣江渊的故居江公享堂,几次问路未果。最终靠手机地图指引,才找到这座位于闹市区相国路上的院落。

  青砖门边,明宪宗钦赐的楹联“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字迹仍鲜明可见。院内鸟鸣声声,与门外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10月20日,我们走进位于江津城区相国路上的明代名臣江渊的故居——江公享堂。

  据《明史·江渊传》记载:江渊生于明惠宗建文二年(1400年),30岁考中进士,终年73岁。“土木堡之变”中,他参与协助于谦主持的北京保卫战,击退来犯的瓦剌军队,后官至工部尚书。1465年他辞官回乡,建造江公享堂。

  据记载,江渊葬在江津九龙铺临峰山下,建国初期兴修九龙水库后,江渊墓被淹没。

  被赐“北极勋臣”称号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初秋,一个可怕的消息席卷了北京城——瓦剌进犯,皇帝朱祁镇率领50万大军战败,已在土木堡被俘!朝野人心惶惶,而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又无法决定是去是留,一时间,北京局势危如累卵。

  此时,大臣徐有贞向朱祁钰建议放弃北京南迁,遭到群臣反对,被赶出朝堂。江渊刚好碰见他,问清原委后,江渊立刻进入朝堂,极力陈述应当固守北京的理由——动摇首都,民心也会动摇,上下一心,军民共同守卫北京城,才是正道。

  江渊的说法与时任兵部尚书于谦此前的意见不谋而合,也得到朱祁钰的首肯。于是,江渊从翰林院侍讲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参与了于谦组织的北京保卫战,并最终打退瓦剌强敌,保卫了北京城。朱祁钰也被群臣拥立为新君,改年号为景泰。

  然而,景泰八年(1457),北京发生“夺门之变”,英宗朱祁镇复辟,江渊也随之被流放辽宁铁岭。直到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登基,江渊才被召回。

  此时的江渊已经步入暮年,无意从政。于是,宪宗批准他回乡养老,并命在江渊住宅(即江公享堂)内建造御书楼,还钦赐楹联“北极勋臣府 西川相国家”,表彰江渊的贡献。“北极勋臣”的称号正是从这副楹联而来。

  江公享堂险遭拆除

  如今的江公享堂,匾额在,楹联在,御书楼却已无影无踪,仅剩两进院落。为什么会这样?

  “明末的兵灾是罪魁祸首。”江津区文史专家罗昌一介绍,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今叙永)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举兵叛乱,战火燃及江津。战乱中,江公享堂的御书楼被毁,江渊的诗词和私物散佚殆尽,直系后代也不知所踪。

  江津区文管所所长张亮说,2013年,江津投入近200万元对江公享堂进行了整体维修。为了保持江公享堂的本来风貌,他们特意聘请了熟谙手工活路的资深木匠,将江公享堂的所有榫卯结构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

  除了兵灾,江公享堂还曾一度面临被拆除的风险。

  1998年5月,由于要进行旧城改造,有关部门决定迁建江公享堂。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了一年多的争取与讨论,2000年,江公享堂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获得了在相国路上的“永久居住权”。

  江渊所颂的江津“前后八景

  将以国画形式展出

  “层峦叠巘摩晴空,堆螺染黛谁为工。苍松为远嶂暮烟,紫碧浅映春霞红……

  江渊曾这样深情地书写过江津的鼎山,类似的诗歌,他一共写了24首,记录下了鼎山叠翠、华盖晴风、古寺晓钟等美景。如今,美景虽不复存在,人们却还能在江渊的诗中感受明朝江津的风韵。

  江公享堂要怎样才能吸引人们前来了解江渊?江津区尝试了融历史展示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方式。

  自从今年8月以来,每月就固定有两场川剧在江公享堂后院上演,市民可以免费前来观看。每次演出都能吸引上百人前来,但观众仍以老年人为主。张亮介绍,今后还将增加艺术沙龙、评剧、小品等活动,吸引年轻人前来。

  “既要让他们看表演,也要让他们看展览。”张亮透露,今年11月底,江渊生平展览将在江公享堂前院布展完毕。届时,市民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展陈形式,充分了解这位“北极勋臣”的历史功绩。而江渊吟咏的江津“前后八景”也将以国画形式展出。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