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or猪油,哪个才是心脏病元凶?

28.03.2015  08:25

这是杨昌志老人110岁时下地劳动的场景。现在虽然不下地了,但一些简单的家务还是能做。通讯员 赵丰 摄

重庆晨报记者 赵君辉 报道

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吃猪油,心脏病一直很罕见,生育力也很旺盛。现在猪油被妖魔化,用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后,心脏病却居高不下,不孕症比比皆是。”近日,这条微信在朋友圈里传得火热。

这缘起《纽约时报》的一个颠覆性的消息:科学界一直认为如猪油、牛油之类的饱和脂肪才是心脏病的元凶,但99岁的库默罗医生过去两年连续发表了几篇研究文章,矛头直指造成心脏病的元凶——多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例如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子油。

不少读者致电重庆晨报《生活家》栏目记者,表示非常困惑——究竟吃动物油好,还是吃植物油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给读者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

案例

百岁老人一辈子都只吃猪油

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这条微信后,永川的李平给记者来电说:“我外婆杨昌志就是一辈子只吃猪油,活了113岁,如今依然健在。

杨昌志老人住在永川区南大街大南村大佛岩组,出生于1902年1月29日。记者见到老人时,她坐在院子里,身体硬朗,精神尚好。外孙李平告诉记者,“外婆除了听力稍有下降、说话时而有点思维混乱外,身体没有大病。

杨昌志老人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每天下地干活就是她最好的锻炼,110岁前都还坚持到田间低头除草、挖地。她说:“一辈子劳动惯了,慢慢挖也不是很累。现在这些年轻人不想挖土了,他们觉得累。我觉得,不挖心里还难受些!”虽然现在已经很少下地劳动,但依然可以做一些诸如扫地、抹屋之类的家务事。

她的饭量很好,过去每天早上要吃3个鸡蛋,现在每天只吃1个。”长孙段绪才说,“她吃鸡蛋不喜欢吃鸡蛋汤,而是带壳直接在米饭上蒸熟来吃。110岁以前,我母亲都70多岁了,给她剥鸡蛋壳还没有她吃鸡蛋快。年轻人都常常会被噎着,她却一口水也不喝。

据家人介绍,杨昌志老人的健康与她牙齿也许有很大关系。尽管如此高龄,她的门牙已经磨得只剩下半截了,但依然坚硬。据说,在108岁时还换了3颗新牙。“外婆的牙齿我们都很佩服,现在就连鸡翅膀、猪蹄子都照样啃。”在永川城里开餐馆的李平说,每次给老人打电话问她想吃点什么,她都说“带点卤翅膀回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杨昌志老人的饮食习惯的确与养生常识“格格不入”。

比如杨昌志老人一辈子只吃猪油,不吃菜油,不喝汤,不吃青叶子蔬菜,不吃水果。她说:“吃了叶子菜,睡不着觉,总感觉反胃回来有一股草臭味。

老人家每天要喝二三两白酒,中午和晚上都要喝两口。她喜欢吃鲫鱼,但不喝鱼汤;她要把鱼煎至带锅巴或者炸焦后干吃。

老人不喝开水、矿泉水和饮料。在地里干活,渴了就从田里捧几捧凉水解渴;在家里渴了,就直接用瓢从水缸里舀冷水喝。唯一不同的是,感冒了吃头痛粉,她要用白酒。外孙李平说:“我妹妹曾经给她买了一盒老年口服液,她吃了后,晚上睡不着觉,半夜起床去挖土。

观点

极少数人的经验不具推广意义

对于库默罗医生的研究成果,晨报记者采访了著名营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

她告诉记者,首先,极少数人的经验不具有推广意义。脂肪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无论是吃植物油,还是吃动物油,摄入的主要成分都是脂肪。不过,即使不吃油也完全没关系。因为你吃黄豆就有豆油成分,吃花生就有花生油成分,还有坚果油籽等,不会缺脂肪。“我早就写过很多关于油的文章。无论植物油,还是动物油,一个人摄入脂肪总量都要控制,特别是要与体力活动量相协调。”范志红说,“油要新鲜,烹调温度要低些。最后才是考虑脂肪酸平衡问题。脂肪酸还要与其他食物成分协调,如淀粉、纤维、抗氧化物质等。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熊焰,也对杨昌志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分析点评。她认为,杨昌志老人长寿的秘诀,或许她有良好的基因;二是坚持劳动。运动使人精力充沛,平衡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强,同时也增加钙的吸收;三是她居住的生活环境有新鲜的空气,大大减少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杨昌志老人“只吃猪油,不吃菜油,不喝汤,不吃青叶子菜,不吃水果”的特殊生活习惯,也许与她童年苦难生活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这只是一特殊的案例。这是否有利于长寿,在医学上没有科学依据,不适合其他老人效仿。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