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商旅融合发展 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

20.06.2016  11:53

  

 

探索农商旅融合发展     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

  

 

——武隆县石桥乡建立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位于武隆县东南部,距武隆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102.7平方公里,辖6个村44个村民小组,3397户12000人,其中,苗族、土家族、仡佬族、仫佬族有4000多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9年9月批准成立的苗族土家族乡。该乡以种植青麻、玉米、烤烟、红苕、洋芋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粮、猪”型产业经济结构特征突出,农民收入微薄,贫困发生量大面广且贫困程度较深。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780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至2400元,识别评定出的市级贫困村有3个,县级贫困村有1个,建卡贫困人口有405户1392人,贫困发生率12%。

  2014年以来,特别是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该乡按照 “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组织、农户自愿”和“长短结合”的原则,坚持以乡村旅游扶贫为依托,以电商扶贫为辅助手段,大力发展农村产业,逐步建构了高山烤烟、金银花,中山榨菜、辣椒、养殖,低山林果经济的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底,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80元,其中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11元,157户贫困户496个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越线,贫困发生率也由12%降到7.5%。

  

          一、农旅融合,探索全域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石桥乡是少数民族乡,民族文化丰富,境内有5平方公里湖面,四面环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该乡依托天然有旅游资源,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芙蓉湖水上游乐码头1个、2500平方米码头停车场1个、濒湖亲水平台和钓鱼码头,修建环湖观光便道20余公里,修建滨湖文化长廓2.5公里,常年举办登山、环湖自行车、冬泳、龙舟等户外赛事。通过发展水上游乐、休闲运动等项目,致力开发了以“游芙蓉湖、享乡土味、住农家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了扶贫与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一是发展亲水乡村旅游产品。 利用独特的亲水旅游资源,采取公私合营,引资组建了乡村旅游公司,开发了水上摩托、水上餐饮、水上休闲等亲水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入驻。 二是打造采摘体验农业产品。 采取“政府补贴,农户自愿”的方式,引导400余户贫困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坝以及补屋顶”的“三改一补”,把闲置房屋实施改造后用于接待游客。同时,利用扶贫产业扶持资金,按照企业大基地、贫困户小果园的定位,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葡萄500亩,脆红李、无子石榴400余亩,红心猕猴桃300余亩,建成采摘园3个,庭院采摘园50余个。发展特色农家15个。 三是打造避署乡村旅游产品。 利用贾角场镇的气候海拨优势,投入300余万元,实施风貌改造,引导30余家贫困群众对房屋的厕所、床位等进行改造,以知青群体为突破口,开展“游贾角山水、享夏日清凉”的避暑纳凉主题宣传,每年吸引了近5000人次的重庆主城游客避暑休闲。今年1—5月份,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

  二、农商对接,探索“企业+电商”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依托企业投资发展壮大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入电商进村,增加产品经销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引进企业投资带动壮大产业。 利用烟草公司企业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的强大支撑,常年稳定发展烤烟3600亩,实现产值1000万元,100户种烟户户均收入10万元;引进铁犁公司投入300多万元采取“政府补贴苗木,企业技术指导、订单回收产品”的发展模式,发展金银花1200亩,带动当地100余户农民户均务工收入5000元,种花农户户均收入10000元;引进拓隆公司投入800多万元采取“政府建设基础设施,企业提供技术种籽、订单回收产品”的发展模式,常年发展榨菜辣椒5500亩,带动500多户菜农户均收入2000元;引资300万元建起了金川土特产品公司,发展大脚菌种植基地60多亩,建设加工厂一条龙企业,采取“政府完善基础设施,企业流转土地,将大棚建好后反租给农民,常年提供技术指导、订单回收产品”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户30多户种植户户均收入10000元;引资1000万元,建起了12万只蛋鸡养殖场,采取“政府补贴鸡苗,企业技术指导、电商订单回收产品”的发展模式,带动260户散养户户均养鸡30只,产蛋率85%,户日均收入25元。 二是着力培育养殖大户丰富当地产品。 全乡培育了养牛大户5户、养羊大户10户,养猪大户13户,年出栏生猪12000头、肉牛350头、山羊3000只,多渠道确保农民增收。 三是完善农村电商平台提供经销服务。 全乡已建起占地160平米的电商中心和物流中心,有完善的电商运作平台,面向全国销售,与三家物流公司达成了长期全作关系,有分销员500多人,全乡培训落实了21个代办员,代群众在网上销售和购物,落实了6个农村物流员,保证了电商中心到农户间的运输。全乡的鸡蛋、蜂蜜、核桃、板粟、中药材、腊肉、土酒、大脚菌等,都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今年1—6月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农副土特产品营业额达15万元。

  三、探索股权改革,激发农村土地活力

  在大坪村砖房农业社进行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改革试点,建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村社为单位,将辖区内的所有农户和土地资源集合起来,成立市场法人组织,自主经营。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农民同步发展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目前,全乡共有1050户进入专业合社,其中贫困户占40%。全乡农户52户300亩耕土参与股权改革,集体占30%的股权,农户占70%的股权。农业社自己成立法人组织,一方面可以申请国家政策产业补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资源与外部组织谈合作,农村集体掌握主动权,用土地资源置换技术和资金,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如正在试点的砖房土地合作社通过申请国家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付供货商部分果苗款,然后由供货商管理至挂果期,在收获后,合作社在产品销售效益中提取部分资金支付果苗尾。在这种模式下,农民通过集约土地资源获得了了外部支持,社会组织(供货商)通过技术和管理服务获取报酬,大家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发展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形成一种长效发展的良性机制。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群众积极性高,效果明显。

 

            产业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