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跟着走”:创新发展的鲜活实践

26.10.2016  19:40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重庆贯彻中央精神、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重庆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重庆市推进和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

  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繁重、工作千头万绪。按照什么思路干,才能既稳妥顺畅又务实高效?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四个跟着走”。即: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这是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也是开展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总原则。

  在“四个跟着走”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市城镇人口年均增加53万,城镇化率每年提高近1.4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加约57.6平方公里。城市规模和空间有序扩张,全市“一大四小”机场格局、“三环十射”高速网、“一枢纽六干线二支线”铁路网等综合交通网已具雏形,十大商务集聚区、3个保税区、21个大型聚居区、临空经济区,以及一批重大功能设施高水平规划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

  “四个跟着走”,让我市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步伐,清晰而坚定。

  “四个跟着走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不断改写的进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崛起的力度,是一个地区得以强大的“命门”所在。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基本特征,是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有序流动。区域经济主体为了地区利益最大化,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按照本地区的资源禀赋而有机组合,形成经济在空间上的集聚,进而推动经济在空间上的扩散,最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布局态势与资源优化配置格局。

    回看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区域间、城乡间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潜力差异巨大。

    融入国家战略,立足特殊市情,2013年9月,市委作出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决定。

    顶层设计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意识到,必须从深层次上把握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加注重人口、空间、产业、用地、公共服务和管理等要素的协调互动,该疏解的功能要疏解,该调整的生产力布局要调整,该转移的人口要转移,这样才能在全市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定位不一,在全市整体发展中担当任务不同,重庆的做法是——彰显首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与“”两篇大文章。比如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大力集聚金融、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商贸物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要素,城市发展新区要重点集聚现代制造业、渝东北和渝东南转移人口等资源要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一方面要突出减人减载,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另一方面要增加生态建设、民俗文化和旅游发展、特色资源加工等有效供给,推动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这恰好契合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强调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3年来,重庆市紧扣人、产、城、公共服务等要素,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人口和产业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根据各功能区域定位、特点和优势,统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壮大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动力,强化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保障,使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一体、平衡协调、集约高效,成为立足本地实际“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产业跟着功能走

    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分工协同一体、逆序圈层化分布的产业格局

    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以往各区域间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等问题,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优化。2013年底,市委确定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不久,市政府即出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功能区域鼓励、限制和禁止的产业。

    ——都市功能核心区重点发展以金融服务、国际商务、高端商贸、文化创意、都市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5%。

    ——都市功能拓展区打造六大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电子信息、汽车和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研发和总装基地,大力发展物流会展、仓储配送、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等服务业。

    ——城市发展新区大力发展装备、化工、消费品、电子配套等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建成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承接地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的产业密集带。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山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根据市委精神,我们的产业布局一定要符合本功能区域的定位。各功能区域之间没有高下之分,符合本地实际的定位就是好的。”铜梁区委书记陈勇如是说。

    3年多来,各区域各有侧重地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分工协同一体、逆序圈层化分布的产业格局。

    地处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江北区寸土寸金,成功打造出“九街”、“鎏嘉码头”等特色消费新地标,形成了北滨路“24小时”经济带。餐饮业和传统百货“变脸”,为江北带来巨大人流量。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高达35万人次,好吃街一家仅4平方米的酸辣粉店,年营业额接近200万元。

    作为全市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条件最优、发展机遇最佳的区域,都市功能拓展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制造业,而是体现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先进制造业。

    2013年12月25日,全球第一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在九龙坡重庆高新区金凤信息产业园内投入生产。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强度最大和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石墨烯被誉为超级材料和材料王冠上的明珠。

    按功能定位,城市发展新区各区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工业经济。这些区也立足自己的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拥有职教资源优势的永川区,“无中生有”发展起了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合川区把做好产业配套当成发展本地工业的重要抓手,他们瞄准两江新区各种“高大上”项目,紧跟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重庆,在草街一带规划了现代汽车配套产业园。

    生态保护功能更为突出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各区县,不再“捡进篮子都是菜”,在新引进项目上一改过去“照单全收”的做法,相继抬高门槛,并对污染企业说“”。

    垫江县规定,新招商项目要有一定的投入产出强度:工业园区用地每平方公里投入不低于40亿元,产出不低于70亿元。酉阳县加大了整治关停桃花源景区周边水泥厂的力度,重点发展起了低能耗无污染、对物流不敏感、附加值又高的珠宝加工产业。

    按照“产业跟着功能走”的要求,3年来,五大功能区域交出漂亮答卷——今年前三季度初步统计显示,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0.28亿元,同比增长9.4%,高端要素加快集聚;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8.79亿元,同比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半壁江山”;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6.78亿元,同比增长11.1%,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地位进一步凸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6.44亿元,同比增长10.5%;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2.76亿元,同比增长10.3%。渝东北和渝东南两个区域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成为全市特色旅游增长最快区域。

    人口跟着产业走

    做好“加减法”,使人口分布与城市承载力、产业发展需求相协调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带动工业化,工业生产在城镇兴起,大量劳动人口向城镇聚集,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人口跟着产业走,是产业得以壮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也是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要求。人口跟着产业走的战略布局,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产业工人。

    前些年,璧山还是劳动力净输出地。现在,该区吸纳劳动力近43万人,其中一产5万余人,二产25万余人,三产12万余人,多数外地人变成了璧山人。

    璧山为何如此惹人青睐?近年来,璧山区按照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产业火起来了,人口自然不断增加。

    有了人口的集聚效应,才有产业的发展壮大。两江新区为推进产业、人口加快集聚,形成产业支撑有力、功能更加完善、人口集聚明显的发展格局,规划了龙盛产业新城、水土高新城、照母山科技创新城、礼嘉商务旅游城、悦来会展城、江北嘴金融城等六大新城,常住人口将达210万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走向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坚持做好“加法”,引导农村人口向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有序流动,使人口分布与城市承载力、产业发展需求相协调;另一方面,要做好“减法”,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超载人口梯度转移,为这两个功能区域生态环境减负,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为此,我市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制定了不同的落户条件: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坚持以务工经商5年和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对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其落户条件可放宽到3年;在城市发展新区城区,务工经商年限放宽到2年,与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不受务工年限限制,以聚集产业人才;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减载人口,在两区域内的市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就地落户,产业基础较强的中心镇放开落户限制。

    3月2日,我市召开户籍制度改革联席会议,要求大力推进各功能区域人口有序转移。会上,沙坪坝区与奉节县、合川区与彭水县分别签订了人口迁移对口帮扶协议,着力打造人口有序转移示范区域。

    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

    确保形成差异化产业布局,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建设用地等要素跟着产业和人口走,是实现各功能板块差异化发展的“铁规”。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称,建立和完善人口转移与建设用地协同调控的机制,按照人口分布配置相应的建设用地,才能形成差异化的产业布局。

    据介绍,我市编制的《重庆大都市区规划》提出,都市功能核心区要注重优化提升,对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的重大项目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对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的功能用地予以重点保障,逐步疏解非核心功能,降低用地强度,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序推进旧城更新,避免大拆大建;都市功能拓展区注重扩容提质,对体现西部创新中心、内陆开放高地的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创新创意产业等功能用地优先予以保障,对新增城镇人口需增加生活和配套服务功能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保护组团隔离带绿地,有序拓展城镇空间;城市发展新区注重集群发展,对发挥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的先进制造业、交通物流设施等产业用地需求优先予以保障,对新增城镇人口需增加生活和配套服务功能的用地予以重点保障,全面提升城乡宜居水平。

    同时编制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城镇群规划》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城镇群规划》,则坚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全市一盘棋”,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进一步细化落实区域功能定位,深入研究保护与开发空间的关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组织,预研预控互联互通设施,加强与周边地区协作。

    今年3月,新出炉的《“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配置一体化,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公共服务跟着功能和人口走,是差异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构建城乡功能完善的服务圈,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要义所在。

    “自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资源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倾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出台的《关于完善财政政策支持五大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采取“不取多予”的原则,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由市财政按全市最高比例给予补助。去年出台的《重庆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全市一盘棋”,重点围绕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创新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其中,重点加大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公共财政投入。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夏长勇、周季钢、郭晓静、张莎、彭瑜)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
第二届轨道交通摄影大赛优秀奖《穿梭城市间》
  为重温重庆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