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徒步游山城,走街串巷读历史

16.04.2019  08:54

四月的重庆是美的,细雨霏霏中,我们徒步小分队从牛角沱轻轨站开始了今天的牛角沱-中山四路-山城第八步道-观音岩之旅。穿行于母城的大街小巷,回味的是历史韵味,感受的是城市印象。

静立上清寺嘉陵江大桥南桥头的嘉陵桥西村,与“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遥相呼应,隔着时空倾听那段代代相传的民主佳话;周公馆、怡园、曾家岩书院封存着陪都历史,被最美街道中山四路串联带动,讲述着风云激荡的战火岁月;青石板、黄葛树、一眼望不到头的梯坎,是早已融进山城人民日常生活里的烟火气,上演着琐碎温暖的百姓故事。

老楼巷中的民主之风    

嘉陵桥西村”位于渝中区上清寺嘉陵江大桥南桥头,从牛角沱轻轨站3号出口走出来,一抬眼便是一块青苔隐现的石碑,“嘉陵桥西村”五个字拉开的不仅是隐藏于老社区中的历史,更是一段民主佳话。

这座老社区绵长的石阶老巷里,隐藏着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盟的创始人之一——鲜英的旧居,在弯弯拐拐的巷道里稍不留神便会与它错过。

鲜英旧居

一路紧盯指示牌,生怕走错了路口。一只猫咪从我们躲雨的屋檐下探出半个身子,好奇着来访者是谁。雨丝洒落在老楼之间,倏忽而过的轻轨滑过一条白色身影,转眼便消失在房屋背后。嘉陵江大桥上车水马龙,衬着面前这座隐藏于居民老楼之间的旧居更显宁静。一条马路之隔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坐落在嘉西村对面,爱国、团结、民族、抗战在这里交织成一股浩荡热烈的民主之风。

现在的鲜英旧居是特园仅存的一座书斋小院和偏房,作为特园主体建筑的达观楼早已消失于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之中,不见了当年的盛况。推开旧居大门,“民主之家”四字牌匾高挂门楣。如今的民主之家设置成了居民议事会所、社会工作室、图书阅览室、历史陈列室等。

改造成社区图书阅览室的“民主之家

细雨滴落房檐,移步在民主之家的历史故事面前,才发现民主的故事并不止步于此。不远处正在修缮打造的马鞍山传统风貌区也是民主之风盛行之地。马鞍山半拥着如今的人民大礼堂,与三峡博物馆对望。沈钧儒、史良、李公朴、茅盾、沙千里等著名民主人士都曾是在马鞍山片区居住活动的常客,他们在这里从事抗日救国、和平民主建国运动长达8年之久。这里也是救国会成员和进步民主人士聚会活动的中心,见证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中央南方局同各民主党派、进步民主人士聚会、座谈、共商国是的历史时刻。

黄葛树下的抗战风云    

从鲜英旧居出来,一路沿嘉西村小路石阶而下,一座屋顶尖尖仿哥特式的砖石结构别墅,从周围的高楼民居中跳脱出来。这便是“怡园”,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当年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行政院长宋子文在重庆的公馆之一。

隐于闹市的怡园见证了重庆谈判的历史,承载了重要的抗战历史价值,独特的建筑设计,也极具文化研究价值,负一楼连通每个房间的供暖设计,在重庆老建筑中,仅怡园一个。

隐于闹市的怡园

从嘉西村向中山四路走去,这条800多米长的最美街道,被苍劲古朴的黄葛树连接出一个天然的绿色拱廊。盘根错节的树根从石墙缝隙中突破而出,让人不禁猜测它的年轮似乎契合着这条路上悠悠的抗战岁月。

中山四路是陪都、抗战遗迹最集中的地方,有见证“双十协定”签订的桂园,作为中共南方局办公地点的周公馆,还有戴公馆、张骧公馆等旧址。一路上的青砖黛瓦、拱窗门廊凝聚起风起云涌的过去,复刻了泱泱大国如晦历史记忆的长路。过去的记忆不敢忘却,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如今,中山四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换上文创的崭新外衣继续前行。

鲜花绿植点缀街角的咖啡馆,书卷墨香溢满安静的书店,民国风韵在这条街上被重新修缮呈现,各类文创企业也在这里集聚,文化和艺术的碰撞,创意和活力的交融,给这条街道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四季更迭,万物在春风里成长,嫩绿的新叶正在冒头。

不久才对外开放的曾家岩书院与周公馆仅一墙之隔,“从善如流”的石匾挂在石大门的门楣上,书院二门呈八字形敞开,百年历史仿佛开放怀抱向你迎来。书院始建于清末,在民国时期,成为陪都警察署第六分局曾家岩分驻所,1949年成为重庆公安局曾家岩派出所,如今又被修缮成了百年前的书院样子。

书院是一座两层建筑,临崖而建,站在临江一端的走廊,眼前是滚滚江水,以及在建的曾家岩大桥。现代的大桥和百年的老建筑相互辉映,都框进了拱窗里,成了一幅古今呼应的风景画。悠闲的午后,选个位子倚窗而坐,看书品茗,远眺嘉陵江水,感受抗战风云历史在这栋百年建筑里回响。

山城步道上的市井生活    

从枣子岚垭正街往人和街方向,沿途的第八步道、张家花园步道等山城步道像细小的血管,分布隐藏在楼栋之间,与沿街小店、老街老屋、如盖树荫,连接起上下两层山城老居民区的生活圈,仿佛是在日常烟火气息里与山城步道的一场邂逅。

山城步道是独具本地特色的一种交通形式,曾经交通不畅时,依山而建、顺势而修的石梯步道就是连通不同区域之间的关键。步道两边的游走商贩,延伸出来的生活日常,繁忙往来的商贸流通,都靠着大大小小的石梯步道。如今商贸流通的功能逐渐远去,休闲健身、文化延续的功能逐渐凸显。

第八步道色彩丰富的彩绘涂鸦,在绿茵蔽日的老街里灵动鲜艳。再往前走,是当地居民常走的一条生活步道,三弯五拐绕了一圈才找到其入口。一位老人热心介绍,“沿着这条步道上去就是儿童医院后门了,比你们走第八步道更近。”这才知道两条步道连接着同一条街。跟随老人指的方向,一路爬坡上坎,长长的石阶尽头连接的不仅是儿童医院后门,还有楼房的8楼出口。这样的魔幻对于山城人民来说已见惯不怪,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可惊奇不已。

暂时停歇喘气,鸟儿在茂盛的黄葛树之间叽叽喳喳,像个闹钟吵着雨后初晴的午后。走完长长的阶梯,才发现紧密的生活圈,热闹的左邻右里,浓厚的人情味,老街里藏着现代生活欠缺的某些元素。深吸一口气,再沿着马路往前走,转眼便是位于观音岩的重庆市人民医院(原重庆市中山医院)的门诊楼。这里的街角景象则与老街全然不同,行人匆匆而过,大马路上人声鼎沸、车马喧哗。快节奏带动我们差点错过眼前这栋大楼的历史。仔细一瞧,这幢古色古香的门诊大楼有着中式的飞檐屋顶,西式的弧形门窗,风格独特,大门口石碑讲述出它曾作为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在陪都时期所在地的历史。

站在医院大楼前,距离母城核心区仅两个站点,我们的记忆仿佛还未从刚才接地气的老街中抽身出来。一路走走停停,从过去的行色匆匆到今天静心感受老街、老建筑的历史温度,这里的点点滴滴,这里的市井生活,也许就是让我们从浮躁生活得以回归的心灵家园。

原标题:走街串巷读历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