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法院:四项措施确保派出人民法庭工作上台阶

16.04.2015  12:13
  近年来,铜梁法院3个派出人民法庭紧扣身处矛盾纠纷化解一线实际,在履行职能过程中注重“和、护、考、廉”,有效延伸法院工作触角,进一步增强法庭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实效,受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化解社会矛盾,突出一个“”字。农村矛盾纠纷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执法办案中注重和谐、着力和解,助推矛盾化解。一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与辖区内党委、政府沟通联系,进一步延伸法院工作触角,在镇街、村委、社区、企业设立便秘诉讼联系站、点,聘请诉讼联络员,完善涉法信访工作网络,使法院、法庭在第一时间了解矛盾纠纷并做出反应,及时协调将矛盾消灭在始发阶段。目前,共建立便民诉讼联系点36个,聘请村委、社区干部和企业负责人36人为诉讼联络员。二是化解涉法信访。着眼对合理性上访及时解决、求助性上访积极协调、无知性上访释法说理、偏执性上访加强引导、报复性上访果断处理,建立诉讼环节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高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能力。三是尽心调处矛盾。注重与法庭所管辖镇、街道司法所、社区的联系,通过走访、接访、巡访等方式,贴近群众,倾听诉求,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工作。推进与社会服务机构、矛盾调解组织的衔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真正做到和谐执法、定分止争、案结事了。近年来,人民法庭诉前化解矛盾纠纷360余件次,诉讼调解、裁判化解纷争1600余件次。

  注重民生民利,突出一个“”字。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亲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延伸各项职能,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一是窗口前移,服务基层群众。围绕依法治区工作目标,各人民法庭深入辖区的镇、街道、村、社区宣传法律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近年来,通过下访、巡访接待群众来访、咨询840余人次,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及群众按法、按章办事的自觉性。二是参与管理,注重社会效果。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管理,开展社会治安动态分析,及时排查和评估辖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等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强化源头防范,减少犯罪和社会矛盾发生,对辖区社会管理漏洞先后撰写司法建议6条,引起高度重视。三是强化职能,拓宽工作领域。与所辖基层行政机关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与派出所和司法所等行政机关执法活动联络,对于辖区敏感事件、案件及早“参与”,提出处置合理化建议。

  强化作风绩效,突出一个“”字。坚持把绩效考核作为鞭策干警奋勇争先的动力,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实现法庭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运作、制度化管理。一是明确考核标准。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民法庭工作及考评细则》,明确了法庭工作职责、社会矛盾化解、联系群众工作、综合服务工作等内容,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二是健全考核机制。实行分管院长负责,由院绩效考核小组办公室负责,将“工作量”作为参考指标,将“工作重点”作为关键考核指标,实行月评查、季分析、半年通报、年终总评的方法。三是强化工作指导。每月政治处、办公室、审管办定期对法庭工作绩效进行评估,重点分析法庭在审判评估体系中的减益及弱势项目,对工作态势作出研判并提出工作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推进人民法庭工作。

  加强队伍管理,突出一个“”字。人民法庭是法院深入基层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是贴近群众服务大局的基础。一是配备精干力量。挑选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硬、创新意识强的干警充实到法庭工作,新进院青年干警定期到法庭轮岗学习锻炼,要求在服务民生、作风效能、创新发展上求实效。二是注重审判监督。从强化干警遵纪守规、办案纪律入手,筑牢思想、机制、办案风险“三道防线”。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深化“审务公开”,去年来2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庭工作,积极向代表委员征求意见建议,设立法庭工作宣传栏、发放便民联系卡,开展“法庭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内部轮岗、业务部门负责人授课和接待来访群众等,不断提升法庭干警的业务知识和群众工作能力。 来源:铜梁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