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30万年薪回农村 他在荒山坡上栽满“摇钱树”

20.03.2019  11:24

△陈德彬在打理花椒树

在大足区季家镇新水村,漫山遍野都是花椒树,规模已突破万亩。短短数年时间,这个市级贫困村靠种花椒树,摇身一变成一匹“黑马”,逐步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而让镇上花椒产业“无中生有”的,正是村民陈德彬。他在50岁的时候,放弃30多万年薪回村,硬是在5年里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鲜花椒的批发价卖到了10元一斤,干花椒50元一斤,一株花椒树赚个三四百元不成问题,利润丰厚。”3月18日,陈德彬告诉记者,他下一步打算把租来的花椒地还给村民,可他照样交土地租金,并从村民手中收购花椒,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放弃30万年薪当农民

今年54岁的陈德彬,2015年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经过多年拼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特别是到广东一家大型木工板厂上班之后。

在物流这一行干了十几年,一年挣个30多万元不成问题。”陈德彬说,回乡前几年他当上了厂里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采购和销售,当时仅底薪就有1.8万元,加上提成月收入在3万元左右。

平时空闲的时候,他还能充当司机送送货,一趟短途能挣300元—500元,一千公里以上的长途能挣2000元。

这么高的工资,为什么还要回到农村呢?陈德彬的妻子一直不理解。

就算一年能挣几十万又如何?还能干几年,难道非要等到老了才回家,拿着剩余几年时间挣的一两百万养老吗?”

陈德彬想再搏一搏,“回乡”的种子在心中萌芽。每年回家过年时,陈德彬都会到处打探一下,在镇里能干点什么?

成功人士要返乡”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镇干部的耳朵里。原季家镇党委书记张世敏在两年时间内给陈德彬打了几十个电话,建议他回家发展花椒种植。

其实,在张世敏苦苦劝说的这两年时间里,陈德彬已经多次到全国各地考察可行项目了。他去过2次甘肃,了解红枣种植;去过3次乌鲁木齐,了解苹果种植;去过2次宁夏,了解枸杞种植;去过1次呼和浩特,了解甘草种植……

然而,经过多次考察,这些项目都不适合在季家镇发展。2014年6月,听了张世敏的建议,陈德彬一个人悄悄地从广州飞回了重庆,到江津区先锋镇考察花椒种植。

当时正是花椒收获的季节,看到当地丰收的景象,陈德彬心里暗喜:“新水村的条件也能种花椒!

2015年春节,陈德彬一家回到了新水村过年,没打算再出去。当年,他在新水村6组以每亩100元—250元不等的价格流转了380多亩土地种花椒。土地流转、人工、种苗、化肥等投入总共花了90多万元,几乎用光了他所有的积蓄。

荒坡变成“聚宝盆

陈德彬刚回来种植花椒时,有村民说他是在犯傻,放弃几十万的工作不要,偏要回来搞挖泥巴,有人不看好花椒种植项目,认为他的投入早晚会“打水漂”。

花椒种植投入大、见效慢,一般要三年才能初步挂果。然而,陈德彬通过自己的不断“专研”,打破了这种“定律”,他种的花椒次年就挂果。

别人种花椒都是冬月除草、正月种苗,而他却不这样,因为正月气温还比较低,苗子生长缓慢,再加上大面积使用除草剂后对土壤会造成伤害,容易影响苗子的生产,形成僵尸苗。

花椒苗必须是半年苗,育苗期超过一年的苗子长期在不透风、不透气的条件下,不仅颜色不好看,苗子也已经老化了。”谈起自己的花椒种植技术,陈德彬头头是道。

为了保证苗子生长,他采用的方法是:五六月份种苗,等苗子成活后用塑料袋将苗子套住,再使用除草剂除草。这样一来,便保证了苗子的快速生长。

到了剪枝的时候,陈德彬又“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是将剪掉的枝条扔掉,他却将枝条剪掉后特意放在花椒树下。因为烂掉的枝条不仅能保土、保湿,在腐烂的过程中还能起到很好的杀虫、除草作用。

此外,为了保证剪枝后花椒树的水分不挥发,陈德彬还会对“伤口”进行“上药”。

除草、栽苗、剪枝、施肥……在花椒种植的每一个过程中,陈德彬都仔细摸索,认真专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创造了“奇迹”。

去年的花椒长势好,本来预计每一株的产量在2斤左右,没想到最好的一株竟然摘了20多斤鲜花椒,就连当初杂草齐人高的最差的一块地,都摘了7000多斤。

按照他的说法,花椒的经济价值非常高,以去前年为例,每斤鲜花椒的价格就达到11.5元。于是,他又增加了几百亩,如今花椒种植总面积已有800多亩。

预计今年,花椒进入丰产期后,株产在30斤到35斤左右,亩产可达1500斤以上,年销售额有望破百万元。

全镇“摇钱树”已突破万亩

陈德彬的花椒基地初见成效,附近的村民都搭上了“顺风车”,许多村民都愿意跟着这个踏实的农村人一起干。甚至有许多种了半辈子蔬菜的农户,把菜拔掉了到他这里订购花椒苗。

陈德彬的叔叔、73岁的陈昌友就是其中之一。他种了6年蔬菜,平均亩收入在1000元左右。今年,他早早地把6亩蔬菜土地全部整理出来,并在附近承包了十多亩土地,等陈德彬的苗子一到,就全部种上了花椒。

2015年他喊我种花椒,我没答应,因为我们这地方以前有人种过,效果根本不好。现在,看到他的花椒长得这么好,谁不动心?”陈昌友告诉记者,见到陈德彬的花椒基地见成效后,附近村民都来他这里订购花椒苗。

此外,还有万古、龙水、宝兴、中敖等10多个镇街的农民纷纷前来学习。目前,仅从他手里订购花椒苗的群众就超过了50户,订购总数超过4万株。

帮忙订购花椒苗没赚一分钱,还要免费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今年种了10多亩花椒树的村民杨北方说,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

如今,陈德彬的花椒基地,俨然是一所农民田间学校,除了其他村组织村民前来学习,随时还有一些零散的村民跑来学技术。遇到这种情况,不管再忙陈德彬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耐心地向他们传授技术。

短短两三时间,在陈德彬的影响和带动下,季家镇的重点贫困村梯子村、柏杨村均成立了以花椒为产业的村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镇的花椒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000亩。

他计划两年内,把租来的花椒地还给原有的承包户,他照样交土地租金,由土地承包户自己经营管理,收获的时候,他再从村民手中收购花椒,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宽敞的生产便道,满山的花椒树,到处是忙着丰收的村民,一车一车的花椒被运出去……当初,陈德彬在江津看到的这一幅场景,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在新水村上演。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