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先好好睡一觉 然后吃自家腊肉

05.02.2015  03:23

2月4日,重庆火车北站北广场,首批旅客到达重庆。 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雷键 摄

吴纯辉背着岳父一路小跑通过安检口。

张世洪将女友王艳清送到火车站。

张倩带着爱猫回家。

2月4日,刚下列车的旅客离开站台。

昨天是2015年春运第一天,凌晨,第一趟春运返渝列车到站。在车站,相聚和离开,正一幕幕上演,人们的脸上也变幻着或喜或悲的表情:有人接到了返乡的亲人,喜不自禁;有人马上就要到家,充满期待;有人还要辗转一番,咬牙坚持;还有人分别在即,满脸不舍……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家。

重庆晨报讯 记者 王梓涵 昨日凌晨5点35分,随着火车北站南广场地下出站口的闸门打开,乘坐K804次列车的四五百名乘客终于回到重庆。而这趟列车,也是2月4日春运开始以来,返回重庆的首趟列车。

接站的人

怕二哥打不到车,开车来接

昨日凌晨5点左右,火车北站南广场,在春运首日的这个凌晨,并没有出现人山人海的情况。“估计再过一个星期,这里的旅客就非常多了。”火车北站铁路派出所的民警郑伟说。

5点25分左右,火车站里传出广播声:“由福州开往重庆北的K804次列车,即将进站。”听到广播,在地下出站口前,几个人拿起电话,准备打给还在列车上的亲友。

我二哥坐的这一班车,怕他打不到车,我开车过来的。”家住渝中区大坪的曾先生挂断电话后,来到了地下出站口的闸门前,向站台内眺望。曾先生说,他的二哥外出打工一年,从事建筑工作,“听说他要回家,我母亲就嘱咐我一定要去接一下。

凌晨5点35分,列车进站。2分钟过后,出站口内便涌出了上百人。曾先生再次拨通了二哥的电话。“我看到你了,这边这边!”曾先生伸出右手使劲摆了摆,让人群中的二哥找到了目标。

走走,这几天冷,上车暖和些。”曾先生露出笑容,接过二哥手中的拉杆箱,朝站外走去。

虽然是凌晨,但大家脸上都或多或少带着笑容,也让这个安静的出站口,第一次感受到了春运的热烈氛围。

回家的人

回家先补瞌睡再吃香肠腊肉

家住垫江的陈芳芳,是人群当中走出闸门比较晚的。“女儿不想起来,在车上发脾气。”年近三十岁的她苦笑了一下。

由于怀里还抱着自己的女儿,陈芳芳无暇顾及自己有些乱了的头发,她一手把女儿抱着,一手拉着拉杆箱。好在,拉杆箱里装的都是一些衣服,并不算很重。“从福州过来的,坐了一天两夜。”陈女士说,为了省钱,她只买了一张硬座票,孩子一直抱在怀里。除了晚上睡觉有些挤以外,其他时候都还好说,“车上的人还帮我看孩子,上厕所这些都很方便。

这是陈女士外出打工的第五个年头。除了2013年在重庆生孩子外,其他时间她基本上都在外面打工。陈女士说,她还要赶到汽车站去,等第一班发往垫江的汽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地睡一觉,然后吃自家做的香肠腊肉。”陈女士笑着说。

相关新闻>

北广场迎来首趟春运到站列车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景然 昨日是春运的第一天,凌晨6点,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火车北站北广场也迎来了春运以来的第一批客人。

昨日凌晨6点,随着列车门徐徐打开,第一位从北京西至重庆北的Z49列车车厢走出来的徐女士步伐缓慢。虽然已经怀孕6个月,但旅途的跋涉似乎并未让她觉得疲倦,崭新的车站让她感觉十分舒心。“还是重庆的空气好。”这是她下车后的第一句话。

徐女士和其丈夫刘先生在北京做生意,老家在开县。“大家不要拥挤,当心伤到孕妇!”看到徐女士有身孕,火车站工作人员立即用扬声器提醒。

人群行至检票口,一排闸机拦住了大家的去路。“手执绿色纸票的乘客将车票插入闸机通行,手执红色纸票的请在这边检票出站。”两个检票员的提醒让大家豁然开朗。由于不少乘客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出站,耽搁了一些时间,但有不少乘客表示这样大大地节省了人力,只要两个检票员就可以对这么多的乘客检票。15分钟后,从Z49列车下站的两三百名乘客全部离开站台。

徐女士和丈夫需要到南广场换乘其他车次,一位民警推荐他们坐663、665和667路公交车通行,这样可以少走些路。

虽然是第一次到北广场,但感觉这里还是很方便的,路并不难找。”徐女士称,还是希望南北广场的通道能尽快打通,这样乘客们就不需要走太多的冤枉路。

温暖的车站

女婿背生病丈人赶火车回家

重庆晨报讯 记者 郎清湘 昨日下午1点50分许,从火车北站南广场过来急匆匆的四人,一路小跑。

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名身穿风衣的中年男子,只见他背着一位戴黑色鸭舌帽的老人。经过身边时,可以明显听到他发出的吁吁喘气声,也可以看到,他的额头已冒出汗水。在他们旁边,还有一名十二三岁的男孩,拿着一根拐杖。

我们回四川,他是我丈人。”男子直奔安检口,递票、身份证,一口气完成了一系列安检动作,背着老人通过安检。

中年男子背着老人走到重点旅客候车厅最里面的座椅旁,背向内,轻轻弯腰,将老人稳稳地放在了座位上。

中年男子说,他叫吴纯辉,带着岳父一行回四川渠县老家。他们并不是因为春节回家,而是带着老人到西南医院看病后返家。

昨天下午3:02,由重庆北途经四川渠县开往长春的K1574次列车通知旅客上车,吴纯辉再次弯下腰将老人背起,扭头对老人说,“爸,我们回家。

离别的车站

情侣隔着玻璃手贴手告别

重庆晨报讯 记者 郎清湘 昨日,在火车北站南广场,张世洪打开粉红色的拉杆箱,拿出一件帽子上带毛的黑色羽绒服,对着矮他半个头的女友王艳清说:“换上嘛,北方要冷得多,莫感冒了。

张世洪今年22岁,在大学城一家服装店上班;王艳清今年19岁,一年多前从山西来重庆,是大学城另外一家服装店的销售人员。“门面离得近,天天你来我往的,就熟悉了。我觉得他还不错。当然,告白是他说的。”王艳清说。

去年春节,王艳清是在男友家中过的,“今年,妈妈催,二姨也催,都要我回去,我嘛,还是舍不得他。

昨天下午3:02,K1574列车通知乘客上车,拉着粉红色拉杆箱的王艳清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通过安检口。突然,她又跑到玻璃窗前,和男友两人隔着玻璃手贴手了一会,才快步跑向检票口。

有爱的车站

为爱猫 她放弃动车坐汽车

重庆晨报讯 记者 王寒露 昨日下午,在龙头寺长途汽车站拥挤的人群中,一只小猫格外引人注目。

小猫的主人叫张倩,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寒假到来,她和男友准备带着这只猫,一同返回忠县老家过年。本来,他们可以选择舒适快速的动车,到石柱后再转汽车,全程不到2个小时就能到家。可因为动车不允许带宠物上车,她选择长途汽车,而这样一来,花在回家路上的时间就基本要翻一倍,近4个小时,而且环境也没那么舒适。

不过,这一切对张倩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猫能陪在自己身边。“这只猫儿我养了6个月了,感情非常深,回家过年我肯定要带上它,不然它可怎么活呢?”张倩说。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