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吸毒人员最终回归社会 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议在重庆召开

30.11.2017  01:13

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议在重庆召开。

如何帮助吸毒人员最终回归社会?11月28日,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议在重庆召开。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强,重庆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邓恢林出席会议。会议由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梁云主持。会议间隙,与会人员观摩考察了重庆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先进经验社区。

渝中区:巧用信息化大数据 禁毒戒毒工作成效显著

与会人员到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观摩考察。

与会人员到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观摩考察。

都说戒毒康复人员难管理,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向信息技术要动力,使得辖区毒品问题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均有所提升。”在重庆市渝中区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渝中区禁毒委相关负责人向嘉宾们介绍,他们以“互联网+吸毒人员管理”为引领,通过信息化大数据运用,2016年全区新增吸毒人员同比下降5.2%,2017年预计同比下降15%左右。2016年因毒品问题引发的侵财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8.5%,2017年1至7月同比下降30.7%,禁毒戒毒工作成效显著。

小唐是李子坝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的一名社工。“我们区共有166名禁毒社工,通过全新打造的平台GPS定位和视频传输功能,实现对禁毒社工工作情况的实时抽检。”在没有启用这两项信息化技术前,小唐认为自己多做事别人少做事,工作积极性不高。

通过GPS定位和视频传输功能,大数据自动记录每一位禁毒社工工作轨迹、请销假报备、入户家访、信息采集等工作绩效,让小唐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公正客观的评价,多次受到表扬,充分调动起她的工作积极性,对那些工作不得力的社工也起到了警醒作用。

在加强对吸毒人员管控方面,信息化建设解决了吸毒人员动态信息的收集、动向掌控、精准帮教等难题。

通过升级小区门禁系统,将身份信息数据写入门禁卡,实现了一旦有吸毒人员刷卡进入小区或楼栋时,系统就会自动统计数据,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

日前,系统通过门禁系统发现有几名戒毒康复人员同时进入某一小区,立即对辖区民警和相关综治人员进行通报,相关人员随即上门了解情况,有效防止了戒毒康复人员复吸。

此外,吸毒人员知道门禁系统对其身份信息有记录,对他们也有一定震慑和警醒作用。”小唐介绍。

据了解,为了加强与戒毒康复人员沟通交流,在微信等社交工具普及的今天,渝中警方打造了“渝中社区警务”微信公众号,将社区民警、禁毒社工、相关禁毒单位工作人员融合到一起。

禁毒社工和禁毒民警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向辖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发送尿检提醒、谈话提醒,不定期对戒毒康复人员定位抽查,并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戒毒康复人员遇到困难,需要医疗救助、就业咨询等,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联系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畅通了联系渠道。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潜力,分析戒毒人员心理变化,及时遏制他们复吸苗头,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让他们能够更快回归社会。”渝中区禁毒委相关负责人说。

江北区: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一帮一” 共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与会人员到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观摩考察。

与会人员到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观摩考察。

感谢党和政府关心帮助,才让我迷途知返、重拾信心好好生活。”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戒毒康复人员小李告诉前来观摩考察的嘉宾们,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就是他的亲人。

小李从小父母离异,无人管教,逐渐走上歧途吸食毒品。得知他吸毒后,亲戚朋友嫌弃,家人也对他无可奈何,第一次从戒毒所出来后不久又复吸上毒品,被再次送进戒毒所强制戒毒。

再次从戒毒所出来后,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社区干部启动“一帮一”,对小李实施重点帮扶。

刚从戒毒所出来,重获自由之后心理防线难免不稳,是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们帮我克服了毒瘾。”小李说,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找来医生、心理辅导师等定期与他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其思想状况,巩固戒毒信念,缓和疏解不良情绪。

同时,社区干部走访了小李的亲戚朋友,做工作、讲道理,发动亲戚朋友来鼓励小李克服毒瘾,不再复吸。

社区干部的关心、家人的关怀,我实在是不忍心让他们失望。”通过社区干部“一帮一”帮扶,小李最终战胜了毒瘾,并通过社区培训掌握生存技能,找到工作,成功远离毒品、回归社会。

“‘一帮一’工作法运用以来,我们成功引导多名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帮一”工作法定点定人,既让戒毒康复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也有利于禁毒工作人员工作的延续性开展。

和熟悉的人交流,肯定要比和陌生人交流容易不少。”重庆市禁毒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吸毒人员多少都有自卑心理,第一次与陌生人特别是禁毒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时,很难真正敞开心扉,“一帮一”工作法让吸毒人员长期与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禁毒工作人员交流,增加彼此的熟悉程度,有利于赢得吸毒人员的信任,从而引导其真正戒除毒瘾,重新回归社会。

渝北区:多部门协同合作 配备130余名 专兼职禁毒社工

与会人员到渝北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综合办公室观摩考察。

与会人员到渝北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综合办公室观摩考察。

社区戒毒工作并不是公安或者综治等哪一家的事情,其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在渝北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综合办公室,渝北区禁毒委相关负责人向前来观摩考察的嘉宾介绍,渝北区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配合,在社区戒毒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我们组建了渝北区社区戒毒(康复)综合办公室。”该负责人表示,2016年4月,渝北区投入资金百万元,建立了一个面积约960平方米,由禁毒民警、戒毒所民警、禁毒专职社工、教育、税务等各成员单位共计40余人共同参与组成的“渝北区社区戒毒(康复)综合办公室”,便于统筹协调,共同开展社区戒毒工作。

此外,为辐射镇街,夯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基础,在各镇街原有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继续履行相关职能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禁毒专职社工队伍建设,配备专兼职禁毒社工130余名,不断强化业务要求,提升履职能力。

我们还在探索将位于基层镇街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打造成为各部门参与,成为为戒毒康复人员增强沟通、解决问题的桥梁。”该负责人表示,在试点中,教育、税务等相关成员单位将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工作人员,进驻基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实际倾听戒毒康复人员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及时解决戒毒康复人员的困难,建立他们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从而重拾生活信心,不再走上复吸的不归路。

日前,戒毒康复人员小刘,回归社会后想自己开一家店创业,不过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和对相关政策不了解,迟迟难以付诸行动。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得知情况后,请来工商部门和银行的工作人员,为小刘详细讲解了开店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和贷款所需的资料情况,并为小刘争取相关政策扶持,让小刘不再迷茫,店面得以顺利开张。

谢谢街道和部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为我排忧解难,也正是大家的鼓励让我能够下决心将店开起来。”生意越来越红火,小刘重拾了生活信心,自觉远离了毒品。

多措并举 重庆对戒毒康复人员四个环节实现了全程无缝衔接

据介绍,毒品问题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所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为彻底禁绝毒品,国家禁毒委自2015年8月部署开展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制定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五年规划。

重庆市委、市政府和禁毒部门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毒品治理体系,创新禁毒工作措施,探索社区戒毒取得新成效。

针对戒毒康复人员接收、管控、帮扶、处置四个环节,重庆市创新方法举措,实施“必送必接”“三色量化”“对口联系”“应收尽收”四项举措,实现了全程无缝衔接和有效管控帮扶。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1000余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3200余个,全面建成了“市级、区县、镇街、社区”四级队伍架构和工作网络,分期分级对全市禁毒社工骨干开展培训100余场3000人次,并已建成10个社区康复人员职业培训基地,对30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建成就业安置基地和安置点291个,6.64万人实现就业,形成了“戒毒治疗、心理疏导、预防教育、家庭修复、就业培训、社会救助、后期追踪”一体化服务。

下一步,重庆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在国家禁毒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扎实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