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80后女博士发现抑癌基因重要新因子 论文荣登全球顶尖学术期刊
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肿瘤,一直是全球科学家努力的目标。近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黄灿的一篇论文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美国《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布。因为这篇论文,“未来,癌症的靶向治疗将会有巨大的突破,靶标抗癌药物的研制也会大步前进!”
黄灿博士在媒体见面会上 杨辛玥摄
这篇论文题为 《Identification of XBP1-u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the MDM2/p53 axis using an shRNA library”(通过RNA干扰质粒文库筛选发现MDM/p53信号通路重要新调控因子XBP1-u)》。
该研究在全球首次发现了p53(人体抑癌基因)关键一环——XPB1-u(盒子结合蛋白),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潜在的重要临床意义,引起了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首次发现人体抑癌基因新因子 控制好它对防癌有关键作用
p53是一种抑制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基因,当该基因突变或缺失后就可能会引发肿瘤产生。据统计,50%的肿瘤患者p53发生了突变。
重大这次发表的学术论文,开创性地发现了一个数十年来都被科学家遗忘的新因子——XPB1-u(盒子结合蛋白)。
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绕口的因子,对p53有重要调控功能,在p53的数量多少中起到了关键影响作用。XPB1-u如果异常增多,p53抑癌基因就会减少或表现异常,患癌的风险就会提高。
课题组牵头人之一江启慧副教授这样解释:“在以往的医学研究中,肿瘤组织里面的XPB1-u因子数量非常多。我们的课题研究,可以说是发现了癌症‘敌人’长什么样子,只有发现了‘敌人’长什么样子,才能进行有效的攻击。”
XPB1-u的发现,深入解析了肿瘤抑制因子p53的调控机制,对肿瘤诊断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据悉,重大这支研究团队未来还将进一步对XPB1-u因子进行深入探究,有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医药研制,在肿瘤早期对其该因子的数量达到抑制,从而控制肿瘤。
28岁女博士新婚当天仍在搞学术 他们两国三地跟时间赛跑
黄灿在试验中 重庆大学供图
刚刚发布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这篇论文名为“通过RNA干扰质粒文库筛选发现MDM/p53信号通路重要新调控因子XBP1-u”。论文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启慧副教授、吴寿荣副教授牵头,论文第一作者为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28岁的黄灿同学。
“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这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看似童言无忌的一句话,黄灿却在误打误撞中,将它付诸了实际。
黄灿是山东人,进入生物行业学习纯属偶然。高考填报志愿,为了能读到更好一些的大学,黄灿选择了生物工程这个比较冷门的学科,“没想到一学就学到了博士。”
2014年,还在读研的黄灿,和其他10多名同学一起,加入到江启慧和吴寿荣副教授的课题组,专攻p53的研究。这其中,还有6名外籍同学。
2015年4月,为了探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团队以“TG毒胡萝卜素”等为研究对象。预计的实验结果一直和现实相矛盾,大伙探讨了两个月,一直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到相悖的结论。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灿突发奇想:会不会有一种全新的因子在起作用?针对这一猜想,团队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在两个月后的6月,发现了这一或许会改变人类抗癌史的重大突破——XPB1-u因子。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论证、申请刊发学术论文的过程。2017年1月,临近春节,课题组牵头人、印度尼西亚籍华裔江启慧副教授返回老家,黄灿也回到山东,迎来自己人生中的大事——和相恋多年的男友结婚。
用黄灿的话来说,搞科研就是“和时间赛跑,和世界赛跑,”一分钟都耽误不得,生怕被其他科学家抢先发表学术成果,那么团队两三年的努力就会白费。为了抢时间,新婚当天,黄灿还把新郎“晾”在一边,打开电脑和在印度尼西亚的江老师、在重庆的吴寿荣老师讨论学术成果。“老公当时很理解并且为我高兴。这么多年来,从读博士到一直搞学术,他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
如今,黄灿的学术成果终于发表,她想通过我们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对老公表达由衷地感谢:“太华丽的话我也不会说,只是真的谢谢你一直以来支持我!”
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两位牵头人江启慧和吴寿荣副教授,平日严肃一丝不苟,其实他们俩也是结发夫妻。
多年前,江启慧和吴寿荣在日本留学时相遇。两人本来在日本能有很好的工作,江启慧甚至还想回老家印度尼西亚,但那时正逢“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学愿意为江启慧和吴寿荣提供工作机会,江启慧毅然决然地跟着丈夫吴寿荣回到重庆,在重庆大学任教。
“这么多年,我没有后悔,并且很庆幸当时做的这个决定。”谈到如今的生活和今后的学术生涯, 江启慧望着丈夫吴寿荣,眼里满是爱和坚定,“我们以后还希望为重大、为生物工程事业贡献自己。”
江启慧(左)和吴寿荣 重庆大学供图
重庆大学三登世界顶尖学术期刊
令重大师生骄傲、也足以让重庆市民骄傲的是,这次学术论文发表的杂志《science advances》,权威性在国际上不可小觑。
《science advances》的母刊——《science》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这并不是重庆大学第一次在国际权威的期刊上发声。
2016年2月,重大博士后雷明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观点研究论文,探讨衰老脱发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这篇论文,指出了在个体衰老过程中,一种名为诱导干细胞的细胞会抑制其他细胞,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毛囊在周期循环过程中,无法进入生长期而停留在静止期,最终导致脱发。这项报道有助于人们从多层次了解哺乳动物脱发机制,并为运用于人类的毛发再生提供新的希望。
2017年7月28日,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胡陈果教授科研团队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团队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技术构建眼动触发自驱动感官控制人机交互系统”论文。这个研究成果,使得感官控制的人机交互从实验室走进现实,使“有意识地眨一下眼睛,即可开/关电灯”在未来能够变成现实。
黄灿和她的团队的论文,是重庆大学第三次荣登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这也是重庆大学首次在生物医学领域以第一单位和独立通讯单位在业内顶尖期刊《Science》子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