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重庆电力:创新创效 传承梦想

19.01.2015  13:24

中新重庆网1月15日电(通讯员 王燕 曾玉龙)2015年1月13日,在巴南区李家沱,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输电检修工利用“钢绞线拉线油漆器”,对110千伏走李西线进行涂漆防腐。这项发明“省时省力,可以为拉线整体涂上防腐油漆,延长了拉线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拉线更换成本。”在现场监督作业的输电检修班班长陈小勇这样介绍道。

在这之前,该项发明刚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成为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的第一项发明专利,也是该公司“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第38项专利授权。

员工成长的“加油站

1989年12月,20岁的张毅进入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工作。20多年来,张毅锤炼技能、攻坚克难,用心守护万家灯火7900个日夜。如今,张毅已成长为重庆电力行业无人不知的带电作业领域的“排头兵”,他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电力系统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十大金牌工人”等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国家电网公司技能专家。

2011年8月,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成立了以张毅名字命名的“张毅带电作业班”劳模工作室,让张毅做好带电作业技术传承。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张毅带电作业班”劳模工作室,逐渐成熟,形成劳模讲堂和技术交流的浓厚氛围。

在张毅的悉心指导下,带电作业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8人的团队涌现出了4名高级技师,同行业的人都亲切的称张毅的班组为“技师班”。2012年,张毅和他的带电作业班还荣获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2013年,该公司把“张毅带电作业班”劳模工作室更名为“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决定将其打造成为企业传承技术、科技攻关的有效载体。该工作室下设科技创新组、管理创新组和技能培训组,常设27名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专业涵盖营销、输电、配电、变电等多个专业。张毅说:“更名后的工作室不再只是带电作业班的工作室了,它已成为全公司员工提高技能、科技创新的‘大本营’。

输电运检室检修工张力是工作室受益者这一,他加入工作室才一年,已经参与了2项QC成果的发布,获得2项国家专利。他说:“如果没有进入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没有老师傅手把手带,没有这么好的学习交流氛围,我根本不可能成长这么快。

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张毅本身是个创新“达人”,他编写的带电作业法等教材成为重庆市电力工作者的必读书目,他还探索出多种作业方法和带电作业用具,许多成功经验还成为重庆市带电作业的范本。针对营销、输电、配电、变电等领域及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张毅也鼓励工作室的成员善动脑、勤动手,不断刻苦专研、科技创新,解决实际困难。渐渐的,员工之间掀起了一股创新热。

杨学春是变电运检室检修班班长,加入工作室后,他变得爱琢磨了、爱钻研了。“变电站主变冷控箱降温系统”是他引以为傲的创新成果,说起研发当中的困难,真不小。杨学春说,冷控箱是电力变压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控箱内部元件由接触器、继电器等多种自发热元件组成,故箱内温度较高,然而在高温下,内部元件运行易老化,寿命大大降低,极易发生故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学春和工作室成员,查阅大量书籍资料,发现车载空调机降温效果明显,但车载空调机进出风口面积大,难以安装于冷控箱进行降温,即使能够安装,其密封性差,不能有效降温。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研制了一种整体隔离式密封舱对车载空调进行改进,并在冷控箱的合理位置开进、出风孔,并设计了专用进、出风管道,实现密封舱与冷控箱的无缝连接,提高冷控箱开孔的密封性,有效降低冷控箱内温度。

该系统应用后,冷空箱的温度平均温度为31.8℃,箱内设备因温度过高故障检修次数下降为0次,大大节约了设备检修成本。杨学春自豪地说:“每一套系统,每年可为企业节约3万余元。

明星”带头,全员创新的大环境下,工作室的成绩引人瞩目。“抄表接线规范器”、“多功能安全标示牌”、“变压器检修组合工具”、“便携式现场多用途移动电源”、“便携式紧线器”……成果一项接一项地往外“”,其他兄弟单位和外行业单位都纷纷来交流“取经”。2014年11月,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目前,“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16项科技项目,获得2项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发布QC创新成果38项,获国家专利38项,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奖励37项次,“便携式紧线器”等15项QC成果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被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传承梦想的“驱动器

我们有意在培养未来的大师,让工作室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主任冯德伦这样强调。

张毅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被赋予“管理与科技创新管理中心、管理与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工作平台、职工精神风貌与企业形象展示窗口”三大功能定位。

工作室由常设团队和课题团队组成。各团队中专业带头人、专业明星、工作室助理等各司其职,想成了强大的合力。常设团队和课题团队实现并行建设发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工作室还实行“老带新”模式,从设备、线路的运行原理入手,指导青工正确使用相关创新工具,并开展模拟训练,让他们的技术更加规范和娴熟。依托该工作室,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的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从成长起来。员工汪靖杰获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调控运行调考配调调度专业个人第一名,王士彬获供电服务之星竞赛第3名……

这不仅承载了我们自己的梦想,更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得到不断坚持。”冯德伦手里,是一份2015年工作室建设的工作预案,新的一年来,工作室“将建立于公司大学生联合会合作工作机制,让攻关课题和后继人才源源不断。

(重庆 重庆新闻 重庆新闻网 国网重庆电力:创新创效 传承梦想)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