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磁器口,寻找老重庆的模样

06.01.2020  11:41

重庆磁器口微信公众号消息,

我们见惯了白日里的磁器口古镇

阳光、热闹、人潮

却鲜少见过夜幕中的磁器口

今天让我们从专业摄影师的镜头里

去见识、去感受、去寻找

古镇的浪漫与温柔

到重庆的外地游客,是必去磁器口古镇一趟的。乘坐轨道1号线,很方便就可以到达磁器口站了。古镇依嘉陵江边山势而建,前面是悠悠江水,而背靠山坡,鳞次栉比。由于交通方便,且离市区超级近又加上重庆的网红特质,所以磁器口长期都是人山人海。

古镇距重庆朝天门14公里,距沙坪坝区中心5公里,是中国大城市内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古镇和历史街区之一。

磁器口历史悠久。据说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便取名白崖场。明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曾著有《发白崖》诗传世。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炆也曾隐修于镇上宝轮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瓷器口,因“”与“”相通,遂定名磁器口。

磁器口是古重庆的北大门,从嘉陵江而来的船只,都停靠于此,在明朝就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江上船只穿梭,镇内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有人用“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来形容其繁荣景象,是老重庆的绝版缩影。

由于现在的重庆高楼林立,已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如果你要了解老重庆的风物景致,却可以在磁器口找到一丝影子,这里的很多建筑,还是老重庆的典型模样,是典型的山地城市体系的范本。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穿斗夹壁结构,独具特色,是重庆巴渝山地居民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公路运输的发展,嘉陵江上的水运不再有往日的繁华,磁器口也逐步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成为一个小镇。因交通条件的限制而发展缓慢。也正得益于此,古镇的历史建筑格局和传统文化脉络没有被大量新建,才得以保留,成为今日老重庆的重要缩影。如你要寻得老重庆的影子,可到磁器口慢慢寻觅。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朴、精犷的巴渝遗风特色明显。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川剧清唱、铁水火龙和古风犹存的茶馆,有传统手工作坊,有独特的码头文化,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

千年磁器口,万载巴渝情;要看老重庆,请到磁器口”,若遇春节、端午、月半、中秋等传统节日,则有庙会、打火龙、赛龙舟、车幺妹、放河灯等。在手工制品上则有蜀绣、蜡染、面塑、糖人、木雕、字画等。清末学者赵熙的“慈溪口”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磁器口美景,他说:“塔尖遥望笋班齐,白鹭群飞拂水低,远远青山知隔县,棹歌声里过慈溪。

原标题:重庆磁器口,它就是以前的老重庆原本该有的模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