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地方债券置换不应误读为量化宽松

12.06.2015  17:05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近日正式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使今年3月以来的地方债置换债券额度达到2万亿元,有舆论将其视为“中国版QE”,担忧会导致“大水漫灌”的流动性过剩。
记者采访发现,此项政策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为经济平稳增长、过坎爬坡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不是刺激增量、追求速度,而是盘活存量、追求质量。相关专家表示,此类“定向滴灌”式调控带来结构转变的趋势日益明显。
债券置换不是“中国版QE
所谓地方置换债券,是指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在银行取得的存量贷款。置换债券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举债成本和全社会融资成本。据财政部测算,每发行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可为地方每年节省利息支出约500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10日表示,把商业银行的贷款置换成地方政府债券并不涉及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投放。此举只意味着地方政府债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金融产品一样获得了抵押品资格,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将因此开展相对应特定额度的流动性投放。因此,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不能误读为量化宽松。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地方政府隐性负债阳光化与融资期限和成本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增加年度的赤字规模,也不涉及所谓通过中央银行定向购买债券的‘量化宽松政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
事实上,在很多专家看来,地方债券置换等一系列措施背后,恰恰是我国宏观政策去行政化,遵循经济运行规律,激发市场活力的表现。
地方融资平台因其有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不敏感,所以会膨胀无效资金需求,不仅占用宝贵的信贷资源,也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内沉淀了风险。根据2013年审计署审计公布的债务存量,今年到期的债务规模为18578亿元。今年以来2万亿元的置换额度中还包括了已经逾期的债务规模。
这将帮助地方政府卸下沉重的债务包袱,缓解偿债压力,腾出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
贾康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欧美国家明显不同。2009年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其利率已经接近零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调控余地,只能通过中央银行直接面对金融机构注资融资,而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超过2%的基准利率、大型金融机构执行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些都为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整预留了较充足空间。直接面向某类金融机构追加流动性的量化宽松工具,并不会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中国远未达到其他国家央行因政策工具枯竭而不得不推出QE的境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