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普查员丈量重庆 每天得走上近30公里

07.08.2015  11:25

地理国情普查中,外业作业员在进行外业控制测量。市规划局供图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天一亮就带着干粮和水出发,独自一人穿梭于高山深谷中,逐个图斑、逐个要素地调查;天黑后伴着萤火虫的光芒、昆虫的鸣叫回到驻地,再加班加点进行成果清绘整理……重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实施两年来,无数个日夜,全市767名普查员分布在市内各个角落,丈量一寸寸土地。

外业测绘,内业解译;外业核查,内业数据整理到质量检查,这些外界相对陌生的一线测绘岗位,如“螺丝钉”般,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进测绘一线,探寻了解多个测绘岗位的别样工作。

人均丈量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璧山

一台笔记本电脑,加上一个集具有GPS定位、照相、数据录入和编辑、轨迹记录等功能于一体的“调绘宝”,成为当前测绘人员的标配。

然而,即便拥有现代化的测绘技术,要完成测绘工作,还是需要外业人员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测量”。

我们需要深入每一个行政村,进行多要素、全覆盖、无缝隙的地理普查,最终采集的数据量都是以亿为单位的。”外业工作经验丰富的测绘员李晗介绍,在外业工作期间,他和同事们每天早上5点出发,先坐车到固定地点,再分头独自行动,“每天平均得走上10个小时近30公里,吃喝都只能在路上解决。

市勘测院副总工程师梁建国介绍,测绘业内通常把2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测绘图幅单元,在这个单元内,除了对航图不清的地方进行勘测外,还要选四五十个样本进行调绘。

以市勘测院中标的市域6万平方公里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工作为例,域内共有近5000个采集点,由40余名测绘人员完成。每人平均下来需承担100多个点的任务量,丈量范围近2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璧山区的面积。

内业多坐一分钟,外业少走一里路

王成是重庆测绘院一名内业作业员,承担着此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10余幅图、近200平方公里的地表覆盖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的内业采集、编辑与整理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时间紧,要反映的东西又很细,采集的标准多,我们的工作很繁杂、任务很重。大家在办公室常常对着电脑就是一整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但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常常觉得图还没完成多少,时间就没有了。”王成告诉记者。

据了解,内业作业员需要根据卫星影像图,制作出包含多个元素的底图。但由于影像图里的东西,常常是比较模糊的形状,作业员们要凭经验和查阅资料来辨别出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哪里是什么建筑等。

除了吃饭、上厕所,大家就不停地看、不停地查、不停地标记。”王成说,有时难免也有坐不住的时候,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可以让外业作业员少走一里路、少去核实一个点,便会尽可能地在办公室多坐一分钟、多确认一个图上的点。

万无一失”为质量护航

由于此次是全国第一次国情地理普查,内外业工作中都难免会遇到技术难题。为此我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专门成立了“技术质量组”,以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质量把控。

都是新东西,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到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我市地理国情普查技术带头人胡艳介绍,技术质量组不仅要积极普及各项基本规定和各项技术要求、评审占用技术设计;还要定期召开生产技术交流会,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与交流。

据统计,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组织了技术专题研讨会6次。同时,还在全国的技术交流平台上回答了1000余项技术问题,数量上排名全国前三。

此外,技术质量组还要肩负起质量兜底的职责。不少普查员对技术规定认识比较模糊,无法对相关属性项进行正确填写,因此几乎每个普查员交上来的图,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质检工作不仅要标出图上哪里错了,还要标注怎么填、为什么这么填,甚至要把每条理由在哪本规定的哪一页、哪一行写上去。

有时候,我们每天要收到十几幅甚至几十幅图,对一些问题较多的图,质检需要三四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工作量非常大,加班熬通宵都成了家常便饭。”在胡艳看来,虽然工作繁琐,但每个工作人员时刻都绷紧了质量这根弦,以确保每个细节的万无一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