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也许你知道塔坪古寺 但未必知道塔坪古寨

14.05.2017  08:11

南大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说起北碚静观镇的塔坪古寺,喜欢旅游的朋友大都不会陌生。去年10月23日,《老炼闲游》也以《在绕城高速的路边,藏着一个宋代的古刹》为题,带领大家寻访过这历史悠久的古寺。

但是,包括老炼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塔坪古寺的所在地,还有一个规模更大的塔坪古寨。

日前,网友“雾满龙岗”爆料,塔坪古寨不但规模宏大,还有许多历史遗迹保存完好。五一小长假期间,在他的带领下,老炼专程实地打探了一番。

东寨门

在去塔坪的路上,“雾满龙岗”告诉老炼,据他走访与调查的信息显示,塔坪古寨建于清代中晚期,应该是为了防范当时风起云涌的白莲教起义的产物。古寨分内寨与外寨,内寨以现在的塔坪寺为中心,包括了一些附近的民居,外寨依山势而建,规模数倍于内寨。据当地的老乡称,古镇原有8个寨门,如今基本保存完好的有4个,还有多段寨墙遗迹可寻。

我们将车停在塔坪寺停车场。“雾满龙岗”说,最近的东寨门,就在不远处的原塔坪小学旁。

已停办的塔坪小学规模不大,地势却是居高临下。原来,此地为塔坪古寨内寨的一个制高点,视野相当开阔。而保留完好的东寨门就在坎下,连接静观与三圣镇的公路从寨门前通过,此门至今还是寨内居民进出的主要通道之一。

在东寨门的两边,还完好地保留了一段近百米的寨墙。靠塔坪寺方向的十多米处,还有一个被封堵了的寨门。何时被封堵,为什么封堵?旁边小卖部里的一个老人说他也不清楚,“反正我还是小娃儿的时候它就被封起来了。”后来,我们在东寨门的拱顶上发现了两排阴刻的文字,虽然有些模糊,但一些关键的字还能够辨认:“此寨自嘉庆四年至……庚申岁×月中浣补修……永垂万古”。这些内容似乎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嘉庆四年先修了旁边的那道门,而此时正是白莲教起义最厉害的时期;到庚申岁又重修了现在这道门,而重修的原因不得而知。网上搜索了一下,嘉庆四年为1799年,庚申岁是1800年或1860年,那么,重修的时间是距嘉庆四年1年还是61年,依然是个谜。

南大门

我们又去寻找南大门。南大门在塔坪寺的正南方向,相距近一公里。“雾满龙岗”说,南大门是古寨的外寨门,也是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的一个寨门。

沿着乡间公里前行了数百米,在原来小南门遗址(已拆除多年)右边折入一条石板路绕行几分钟,就来到了南大门的上方。其间经过了一处荒芜的院子,虽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但一座用石头构筑的高大朝门还保存得相当完好,让人遥想它当年的规模。

南大门所在处,为山崖边的一片凹地,门内较高的一片平地上,还住着几户人家。与东寨门不同的是,南大门不是圆弧形的拱顶,而是方形的平顶,寨墙延伸到左右两边目光所及之处,厚度达到了两米以上,按此推算,建成之时,马匹与手推车都能够在上面通行。

在南大门的内侧,有一个供奉土地菩萨的神龛,两边的对联还清晰可见——广锡无穷福,长生有道才。在古语中,锡与赐是相通的。

老实说,从上往下看,感觉不到南大门的气势。但沿着穿门而过的宽阔石阶下行数十步,再回望这个寨门,才感觉到它的雄险——高大的寨墙建在陡峭的山崖之上,只有一条差不多70度的独路进出寨门,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此地的险要可谓恰如其分。一位老乡告诉老炼,虽然现在有乡村公路进出塔坪寨,但还是有许多人从南大门下山,因为“这是一条捷径”。

我们沿左边半山腰的一条小路往东南方向绕行,再次体会了塔坪古寨的易守难攻之势——垂直的绝壁,形成了一处处天然的寨墙。

海龙洞

在这次寻访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位姓张的老大爷,80岁了,还在下地干活。张大爷告诉我们,在古寨东南方向的陡峭石崖下,有一个天然的洞穴,当地人叫海龙洞。

张大爷说,海龙洞的得名,缘于洞中有一条巨蟒,但谁也没见过。洞口很小,仅供一人进出,里面却深不可测,也有人说可以通往十多公里外的嘉陵江,“但从来没有人走通过。

我们决定去寻找这个洞口。在张大爷的指点下,下悬崖,穿荆棘,但见崖壁上有多处已经干涸了的柱状石灰质流体,却始终没有找到洞口。大家推断,可能是山崖上的泥土长期向下滑落,将本来就不大的洞口封住了。

有些失望,但刚走不远,就看见一块巨石,形状酷似一龙头,一位同伴打趣说,原来海龙洞里的龙出来晒太阳来了。

说到塔坪古寨周边的巨石,令人称奇的还真不少,特别是在南大门附近的崖壁下,有的状若仙桃,有的貌似瑞兽,特别是一块被我们称为“擂台”的巨石,四周如刀削斧劈,顶部却平坦如砥,仿佛在等待两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来此过招。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