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试点垃圾分类回收 半年时间正确投放仅有20%

15.05.2015  12:32

垃圾被分为4大类,向4个不同颜色垃圾箱投放。(资料图片)


      可回收垃圾:纸类、玻璃、塑料、金属、纺织品等 厨余垃圾: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等 有害垃圾:药品、电池、温度计、胶片、荧光灯管等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度假,打算同当地一名老人签租房合同。老人劝他试住几天再作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要签合同时,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201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垃圾分类每天都在考验我们

  昨日,江北区在全市率先开设垃圾分类课程,该区52所中小学、125所幼儿园免费发放由江北区市政园林局编发的《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科普教材共计48000册,除毕业班外人手免费一本书,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文明意识。已经正式开课的江北新村小学校长李青春介绍,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带动成年人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试点半年正确率只有20%

  去年底,江北区公布了城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卡通形象,4种颜色分别代表不同类别的垃圾,并选择在一个小区试点。每栋楼下摆放了一组4种颜色的分类垃圾回收桶,蓝色放置可回收垃圾、绿色放置厨余垃圾、红色放置有害垃圾、灰色放置其他垃圾。

  为了鼓励垃圾分类,在给每户居民分发的垃圾袋上,专门用每家每户的门牌号制作二维码。居民将垃圾分类后,在垃圾袋上贴上自家二维码,放入分类垃圾桶内,环卫部门收集时会扫描二维码进行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洗衣粉、洗衣液和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令人遗憾的是,试点已半年,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80%,但正确投放率只有20%左右。”江北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唐立新说,居民投放垃圾的习惯需要逐步改进。

  垃圾分类为何难以实现

  在试点小区,至今每栋楼下仍然放着4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

  “正确投放率不高,主要与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大家习惯于把所有垃圾丢在同一个或者两个垃圾桶中,初次投放就没有很好的做到分类。然后投放到共同垃圾箱时,出于方便,又把垃圾混合投放到一个垃圾箱中。”江北区固废公司负责人周柱兵说,投放率不高的主要是厨余垃圾,因为厨余垃圾最脏最麻烦。

  “我们也要看到好的一面,最近两三个月的回收数据显示,居民对于可回收利用类垃圾的正确投放率是在逐渐增加。现在每月大概有1吨左右可回收垃圾,最高时可达1.5吨。对于这类垃圾,正确投放率在70%左右。

  年内增设两个试点社区

  目前,江北区拥有分类垃圾箱试点的只有一个小区,那么其他居民怎么投放?

  江北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唐立新向记者透露,今年江北区计划再开放两个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推广,投放三四千个分类垃圾箱。下一步将考虑引入市场参与的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垃圾可回收再利用 一旦混合真变垃圾

  重庆主城区生活垃圾日均收运量达6600吨,并以每年10%的比率增长,预计到2020年,在不采取减量化措施的情况下,主城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将达到1.2万吨。

  “以江北为例,目前江北区常住人口83万,实际人口已过百万。按照每人0.8~1公斤的垃圾生产量,每天江北共将处理95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唐立新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带来危害。

  目前城市生活中约50%~60%为厨余垃圾,20%为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等),其余为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由此可见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化利用的可能。

  “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唐立新说,目前处理生活垃圾主要方法之一是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弃用的垃圾场在短时期内不能再复用为耕地或生活用地。另一种方式是焚烧,但是垃圾中一些物质燃烧后有可能变成有毒物质,污染空气和水源。

  “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柴油,1500吨废纸,可少砍伐1200吨林木。”唐立新说,我们现在拥有处理垃圾的技术,最难的就在于最开始的分类投放。

  重庆晚报记者 吴娟 史宗伟  贺怀湘 摄影报道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