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开展暑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效果良好

29.07.2017  02:41

 

2017年,城口县配套专项资金400余万元,创新设立社会实践岗位1000余个,对1098名城口籍贫困大学生实施为期1月的暑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学生获成长,家庭得实惠,脱贫收效益。

一是变直接资助为薪资补助,学生获成长。 坚持“能上学、上好学、能成长”的目标,改变单一的资金资助模式,建立贫困大学生县级特惠资助项目,由符合条件的贫困大学生自愿申请,按照县级相关单位提供的用工信息,分赴实践岗位参加为期1个月的暑假社会实践。出台管理及考核办法,根据学生实践考核结果发放薪资补助,考核良好及优秀者按3400元/月·生的标准(学生补助3000元/月·生、保险费等400元/生)发放薪资,基本合格者按标准的60%发放薪资。所有参加实践的大学生要填好一本工作日志、写好一篇心得体会、上报一篇实践总结。从实践学生反馈信息看,他们均能在实践中丰富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既有经济收益,又有成长收获。

二是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家庭得实惠。 2017年,城口县共有参加暑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的贫困大学生1098人,其中,水利部定点帮扶城口县返城贫困大学生70人、县级特惠资助的贫困大学生1028人。25个乡镇(街道)接收989人、26个县级部门接收86人,7家企业接收14人,重庆市主城区安排9人。各接收单位创新实践内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设“6+2”脱贫政策宣讲小分队、卫生知识普及小分队、精神文明劝导小分队、“我看家乡变化”宣传小分队、贫困学生暑期补习小分队等实践岗位,并强化安全监管,主动为实践大学生解决食宿问题。这些务实举措,群众满意,社会点赞,家庭实惠。

三是变大水漫灌为绣花功夫,脱贫收效益。 城口县贫因大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从2016年启动实施,2017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各接收单位立足实际、量体裁衣,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社会实践。周溪乡开设“美丽教育”暑期补习班,让贫困大学生筑梦深山学生成长成才;蓼子乡让实践大学生深入村社当脱贫政策“解惑员”;巴山镇采取“分组工作法”,让实践大学生入户送温暖;鸡鸣乡让实践大学生当起脱贫民意调查员;修齐镇让贫困大学生走村入户搞调研。许多单位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智力资源,把脱贫攻坚化为涓涓细流,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双百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