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花博会10月20日开幕:品味大师诗意力作 畅想明日生态智能家园
10月20日,第三届城市花博会即将于重庆园博园闪亮登场。
本届城市花博会共设置“大师花园”“明日花园”“山城家园”“双城和鸣”“美丽乡村”“匠心楼阁”“花之穹顶”“花样生活”八大主题展示板块。在这场绽放于秋日的花样盛会中,市民们可欣赏到景观大师倾力创作的富于山水人文意境的“云山”“轻舟已过”;还可沉浸于“明日花园”江北园、两江园,感受“东方人居哲学”诗意生活与动感、时尚、智慧园艺的碰撞,感受自然山水、人文艺术和百姓日常融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城市生活。
“大师花园”云山
以生态理论抽象勾勒巴渝魔幻山水
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王向荣设计的“大师花园”云山,将在本届城市花博会现场呈现出一座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神秘莫测的花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变幻莫测、朦朦胧胧的巫山及云海就是王向荣对这个花园的想象,也是他对巴渝魔幻山水之城的抽象表达,所以他将花园命名为“云山”。
作为中国景观界的领军人物,王向荣教授的景观设计一贯是从设计的本质出发,尊重场地,解决具体地点上的问题。本届城市花博会展期为十天,且花园搭建不能破坏园博园原有基底。接到组委会的“命题作文”,王向荣与团队从一开始就按照装配式花园来进行设计思考。金属网是“云山”花园设计中最早确定的是主体材料,因为它廉价、轻盈、可回收,用其塑造空间既能起到分隔的作用又是透明的,可以获得更佳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其余材料也都能通过组装的方式安装,方便搭建和拆除,且不会损坏花园基址的地表。花园中的植物也全部选用容器苗,展览结束后同样可以全部回收。设计师在设计、建造、拆除的全周期内充分体现了生态、绿色和可持续的思想。
王向荣的景观设计同时也追求在场地中寻找文化内涵,用简单的方法构建出丰富的、诗意的空间,依据生态理论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景观。花园中,蜿蜒的水流穿过繁茂的植物群落,在其上,设计师巧妙地运用金属网等现代材料构建起似云似雾、层层升起、盘旋缠绕的构筑物,创造出一座梦幻般的“云山”,用抽象的手法再现了自然界中蜿蜒的山水云雾,象征着巴渝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现象。
“云山”虽小,但植物葱郁、鲜花盛开,云雾缭绕。漫步在这条穿越“山水云雾”的路径中,便能欣赏到天光云影及蜿蜒的“山水”,带给每位观展人不同的感受。设计师艺术地呈现出一种山水情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大师花园”轻舟已过
“金属三峡”展现生命的共生共荣
由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朱育帆设计的“大师花园”轻舟已过,花园主体是一座高8米金属之山凌空耸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诗句描述出三峡地貌之险、景色之壮美,更借“已过”的瞬息千里,将个人置于大山大水以及流逝的时空中,营造出飘渺广阔的三峡意境,展园主题“轻舟已过”便出自于此。
同为中国景观界的领军人物,朱育帆教授擅长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理念营造出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意境空间。在他看来,重庆从古至今都呈现出“山—水—城”交融相生的大地理格局,而三峡则是这大山大水地理格局的典型缩影,也是重庆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他选择以三峡作为花园设计的灵感来源,并通过钢格栅模拟三峡地貌形态,营造怀乡色彩的空间体验,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阐述环境保护这样宏大的主题。
8米高的金属之山,突出了三峡险峻之态;天悬之水在头顶蜿蜒,于峡谷开口处飞流而下;大片艺术花境环绕,整个展园更是风景绰约;游客在水底穿过时,就像在三峡峡底漫步;结束三峡水底之旅后,游客还可以在花园外环绕,可观在花境、水面映衬下的金属之山,可赏白鹤梁文物碑刻,领悟先民与水共生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金属三峡”中还摆放有1262个装有植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三峡自然物种基因的漂流瓶。这一设计源于在前期调研中,朱育帆与团队发现,由于三峡独特的地理条件,巴蜀地区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这里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以及组委会、本地博物馆的积极协助,最终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种类进行展示。
设计师把环境保护的主题以形象的空间展现出来,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地方人文等的关注。无论是直观、切身的空间感受,还是文字图像信息,人们都将在观赏过程中对“和合共生”的理念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体会生命的共生共荣。
“明日花园”江北园
探索东方人居哲学下的高品质生活
“明日花园”江北园定位于“两高”示范园,通过“家庭疗愈”“社区共生”两部曲,探索东方人居哲学下的高品质生活。
外围的疗愈花园,通过亲子花园、康养花园、静思花园、亲情花园四大场景,描绘出了一幅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东方人居哲学”画卷。设计师介绍,疗愈花园的创作是基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多代同堂、多代共享理念而设计,同时把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在内的国际前沿疗愈技术“五感疗法”应用到了居家花园场景。意在探讨健康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基础的、强有力的联系,让花园实现康养功能,创造高品质生活。
位于中心位置的共生花园,则直面当今城市发展中,人际关系疏离等城市病的蔓延和影响,在城市花博会现场创造出了一个社区友好型城市绿地。设计师介绍,共生花园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走向户外,参与到社区花园的共建、共维、共享中来,进而有效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家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构建共生花园的原材料也让人颇感意外。设计师回收城市拆建过程中的各种废弃构件,如浴缸、马桶、面盆等作为种植容器,既可以获得新奇的环保景观,又可以减少污染,是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的最好方法。还有模块化的园艺设施,可任意组装,操作简单,参与性强,可以激发邻里积极参与社区共建,让社区共生的理念和实践方法便于推广,消解邻里界限,实现社会共生的愿景。
“明日花园”两江园
展示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多元融合
“明日花园”两江园将设计创作将“山水”这一传统重庆名片与现代智慧之城名片相结合,以“山水之境、智慧之城”为设计理念,针对重庆独有的气候特征,将智能技术、家庭园艺、创新农艺等元素相融合,展示出未来公园城市建设中自然、艺术、科技的多元融合。
花园的主体是一座多面三角菱形的玻璃展廊,山体的形态寓意山水之城的景观意境;在其四周,是一场来自沙漠与绿洲的对话,以多肉植物和沙漠植物为基调花境映衬着线条硬朗的玻璃展廊,其间还设置有感应雾化门、感应向日葵、蹦蹦泉,以及划船机、动感单车等运动设施,充满环保、生态、健康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步入花园内部则能体验到未来公园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智慧交互。例如,庭院植物全由智能设备控温控湿,游人可以观赏到智能喷灌;伴随着走动,四周便会出现鸟鸣和水声(白噪音);智能机器人会向游人提供咖啡;北侧的感应花卉,当有人靠近时花朵感应到就会自动绽放;位于出口的声音邮局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把你的声音祝福发送给远方的朋友……展厅内部还通过海绵城市展示、柔性屏、土壤检测分析仪等展示,展现出未来可持续性公园城市建设的可能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黎静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