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增长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重庆经济持续增长

03.02.2016  09:05

  1月13日,江津区珞璜工业园,吉林重通成飞新材料股份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一支长达59.8米的风电叶片内做清洁工作,仿佛置身于太空舱内,神秘而美丽。这是目前国内2MW(兆瓦)最长的风电叶片,春节后即将喷漆包装发货。该企业自2015年3月生产线启动以来,已完成50套150片风电叶片的生产任务。 记者 万难 摄

  2015年重庆GDP增长11.0%,在国际经济疲软和国内“三期叠加”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重庆经济发展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实属不易。

  市统计局2月1日发布分析报告称,重庆经济持续增长,从支撑因素看,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具体而言,产业集群、新产业、新业态、开放型经济均对全市经济的较快增长形成了有力支撑,同时去产能、降成本、保要素措施得力,五大功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形成合力,共同支撑了全市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集群化发展成效显著,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汽车和电子为重点的“6+1”支柱产业集群。汽车方面,当前形成了“1+10+1000”的汽车产业集群(长安汽车为龙头、10家品牌汽车商、100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垂直整合”从无到有,目前建成了“5+6+800”的电脑产业集群(5大品牌商、6大代工商和860多家零部件厂商)。两大基地的形成,促使2015年全市汽车和电子制造业总产值分别达到4707.87亿元和4075.56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22.0%和19.0%,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2.5%和15.9%。正是得益于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全市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旧动力接续有力

  近年来,重庆确立了以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为代表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前,这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发力,一批百亿级项目陆续落地、建设、投产。同时,2015年全市还组建了规模高达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这必将进一步带动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2015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9.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符合消费升级要求的高端、智能、高技术产品产量保持了较快增长,如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分别增长83.8%和23.0%,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1倍,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2.7倍。

  此外,2015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72亿元,同比增长38.8%。1-11月,全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9.5%,连续两年保持超高速增长态势。

  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为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新的动力,使全市经济在新旧动力转换时期,有效抵御了传统行业不景气对经济的冲击。

  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撑有力

  截至2015年底,“渝新欧”累计开行班列达到490班,完成货物运输总量4.2万标箱,货值运输量占整个中欧班列的80%以上。依托“渝新欧”通道,重庆获批成为铁路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年进出口贸易额约100亿美元。同时,通过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全市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创造性地打造铁运、航运、空运大通道,创建了水陆空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格局。

  2015年,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将成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引擎。

  得益于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2010年的63.7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07.65亿美元,年均增长11.1%;其中“十二五”时期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14.99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250家入驻重庆,为开放型经济建设注入巨大活力。

  严格限制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从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全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共淘汰水泥1739.4万吨、焦炭330.9万吨、铁合金33.9万吨、电石4.3万吨、电解铝2.575万吨、炼铁1.2万吨、铅冶炼19.3万吨、炼钢9.3万吨、轧钢40万吨。正是由于我市在“去产能”方面的积极作为,有效抵御了产能过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保证了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大力实施清费减负,要素保障措施得力

  “十二五”时期,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十一五”末的186项减少到84项,经营服务收费项目由63项减少到17项,并对小微企业免征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规上服务业企业为例,1-11月,每100元营业收入的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为2.93元,比上年降低0.13元,税负减轻效果明显。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保障了企业效益的稳定增长,对全市经济的增长支撑良好。

  此外,资金、劳动力、交通方面的要素保障也为我市经济持续增长增添了动力。

  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协调发展

  2015年,都市功能核心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51.90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4.0%,居五大功能区域之首;其服务业全年完成投资1361.37亿元,占本区投资总额的97.1%;都市功能拓展区201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1.4%,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4.4%。工业投资增速达12.9%,占全市工业投资的18.8%;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主战场地位进一步凸显,其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和占比均居五大功能区域之首;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当前,五大功能区域初步形成了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共同推动了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